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第二次是为自己活。
而第二次的生命,常常是从开悟以后开始的。
所以,人一旦开窍,就是全新的开始,越早开窍,人生就越早突破。
不再抱怨生活的难题
生活中,有的人遇事不顺,于是整天抱怨生活不公,但始终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要扛得起得失,如果已经努力,就不要在乎结果如何;如果选择放弃,就不要抱怨命运不公。
这个世上从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构建你生命的一块拼图。
有风雨,也会有彩虹。
美好的叫精彩,糟糕的叫经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得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它们与你紧密连接,好的坏的都是你不可或缺的经历。
悟透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抱怨生命中的风风雨雨。
把艰难当成垫脚石,把埋怨化为动力。
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也不会随意施舍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只要自己同样努力,也可以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只要坚持下去,美好必然如约而至。
不再迷恋喧嚣的热闹
叔本华曾说:“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在的空虚。”
内心匮乏时,人就想从外界寻找刺激。
可心的空洞,是任何外界的东西都无法填满的。
唯有真正接纳孤独,你才能在繁碌的尘世里,享受肆意人生。
当你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不会再迷恋喧嚣的热闹。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安静而丰盛,任他狂风暴雨,依旧波澜不惊。
是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是苏东坡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 是王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静到深处,方能厚积薄发,静到深处,愈发变得强大。
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亦是清欢。
心静,是从容。
因为见识过风浪,经历过撕扯,知道能托举自己的,只有攀登的自己;能救自己于水火的,也只有日渐强大的自己。
浅水喧哗,深水静默,享受安静,人生,便会在这日复一日的恬淡中变得更加丰盈。
不再想改变别人
现实中,我们难免会有改变别人的想法。
希望对方把缺点一一改掉,并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去生活。
人与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心态与习惯以不同的方式被塑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轻易对人提出改变的要求。
有句至理名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好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以为是妥协,是忍让。
实际上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人这一生并非一条路可走,与其总想改变别人,不如试着改变自己。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控制,最听你指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改变自己是最切实际、最低成本的。
懂得学会一切向内求,你才能真正地拥抱一个更大的世界。
本期编辑 | 赵光菊
新媒体美编 | 宋扬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每晚一卷书、洞读、壹点读书会 ;图片已获授权
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