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辅助驾驶正在上演两种景象:一边是业内机构和法律法规正在推动辅助驾驶的规范化,另一边,很多主流品牌、合资车型带着辅助驾驶功能杀入市场。

这两件事儿同时指向一个趋势:辅助驾驶正在从一小部分玩家的「军备竞赛」,发展成行业主流的普及技术。

在这个市场中,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期待不再是小众极客们卷参数、卷配置、卷算力、卷架构,而是希望车子更安全一点儿、更懂事儿一些;行业不再比拼「谁更酷」,而是「谁更懂」——懂早晚高峰送娃的路线焦虑、懂跨楼层找车位和泊车的狼狈、懂新手司机在窄路会车时的手足无措。

一向在智能化层面相当谨慎的东风日产也宣布日产 N7 与 Momenta 合作,让辅助驾驶功能走进主流家庭市场。那这次合作,是怎么让辅助驾驶从参数内卷转变成体验内卷,让辅助驾驶从「工程师的逻辑」走向「生活的逻辑」的呢?


用户不在意技术

但在意接孩子要走哪条路

工作日的早高峰,一边提心吊胆着遇到突发封路和堵车,一边卡着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

暴雨来临,一边对暴雨模糊的前方视野时刻警惕,一边小心着地面湿滑对刹车的影响;

终于到周末去商场购物,还要拎起大包小包,穿过半个停车场去找自家的车……

很多时候,我们出行的日常往往被这些非常规的突发情况打扰。开车本身并不是一道难题,但是处理这些突发麻烦,往往比开车本身更让人头疼。我们常常会幻想:要是车能自动处理这些难题,把我们直接送到目的地就好了。回到现实,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显然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不过在当下,如果车辆系统能提供一些帮助,提前预判到这些难题,至少能解决不少开车的焦虑。


比如,在早高峰拥堵时,通过城市记忆领航辅助 NOA 减轻上班路上的全神贯注的劳累;在暴雨天,通过场景数据和传感器预判安全的跟车距离,减少紧急刹车的不舒适感;在常去的商场,车子能把人放到电梯口自己去找停车位......这些细节听起来好像没有技术参数那么「炫酷」,甚至有些隐形,不过这也许才是家庭用户对技术期待的本质,让需求反推技术,让复杂回归简单。

一场「需求反推技术」的范式革命

当技术参数的光环逐渐褪去,家庭用户对辅助驾驶的期待,早已从「惊艳的配置」转向「无感的守护」——技术存在的最高境界,是预判焦虑于无形。如何用需求反推技术、给用户的用车体验升级,是每一家车企和辅助驾驶供应商共同面临的难题:既需要优秀的辅助驾驶底层技术提供不俗的基础表现;更需要对用户多一点点用心,去考虑用户想要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在底层技术方面,作为国内第一批量产端到端方案的公司,Momenta 算是辅助驾驶领域的引领者。相比与目前行业常见的两段式端到端,Momenta 通过一段式端到端最大程度的发挥 AI 的能力做出决策;同时通过超 10,000 项实车测试场景的数据积累,让辅助驾驶系统的响应又快又稳。


有了底层技术的支持,要让 N7 车主感受到更多的用心,就需要「知己知彼」——理解用户、带入用户,帮助用户。

作为日产的首款家用纯电轿车,N7 的用户受众非常明确——家庭。11.99 万~14.99 万主流价格区间,近 3 米长轴距的大空间,零压云毯座椅,17 项防晕车对策等等,都瞄准了主流家庭市场最刚需的需求:空间、舒适和安全。这一点在辅助驾驶上也不例外。其中搭载 Momenta 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的Max版 13.99万 起售,据公开信息,97% 的用户选择了 Pro 版或 Max 版。


比如,在拥堵跟停时,辅助驾驶系统往往需要通过加速、刹车,既要保证安全距离又要避免被加塞儿。这个过程中车辆是顺利通过拥堵路段了,人可能已经被频繁急刹加速颠得不舒服。针对这一点,N7 与 Momenta 团队的工程师们专门进行了 12 轮调校优化,迭代了 76 版软件,就是为了让拥堵跟车时减速曲线比竞品平滑 37%,既不会因为加减速让用户不舒服,又能安全高效的跟车通过拥堵。类似细节打磨贯穿了 N7 整套辅助驾驶功能,如何在极窄车库泊车时避免反复揉库、如何匝道转弯时又快又稳,这其中一个简单的纵向控制都会拆解到上百个细分场景反复调校,为的就是满足 N7 对极致舒适的需求。


有了 N7 这种「量身定制」的辅助驾驶体验,也就不难理解这届上海车展期间同步有 6 家车企官宣与 Momenta 的合作。只有车企与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的双向奔赴,让技术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身上找到最适合的落地形态和用户最需要的体验,才是现阶段辅助驾驶的「最优解」。


合资车企与中国智驾的双向选择

当合资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陷入「技术拿来主义」困局时,日产与 Momenta 的合作却撕开了另一种可能性——这不是简单的能力互补,而是一场基于战略卡位的双向奔赴。

日产看中的不仅是 Momenta 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算法,更是其扎根中国 8 年积累的百万公里本土场景数据库,这些真实路况数据,恰恰是外资车企难以攻克的「场景黑箱」。而 Momenta 则借助日产全球市场基盘,将技术方案装进一个兼具工程化能力和品牌背书的「超级试验场」。

这场合作颠覆了传统「主机厂定义需求-供应商交付技术」的单向链条,转而以数据驱动型研发重构合作范式: Momenta 工程师团队直接进驻东风日产工厂,双方在深度协同合作中,共同浇筑出既懂「中国式驾驶博弈」又符合国际安全冗余标准的辅助驾驶系统。


当其他车企还在为「用技术参数内卷」时,日产与 Momenta 已悄然将竞争维度升级至场景理解力的军备竞赛,这或许预示着智能汽车下半场的决胜关键:谁掌握用户真实生活场景的洞察,谁就能在方向盘后读懂人心。日产 N7 与 Momenta 的合作,无疑就是这样的范本。

最后

最好的科技,是让你忘记科技本身的存在。正如日产 N7 与 Momenta 共同验证的:可靠的技术底色,终将沉淀为用户心中的「自然选择」。当技术足够隐形、体验足够熨帖,辅助驾驶便不再是参数表上的冰冷数字,而是生活方式的自然延伸。

这也解释了为何 Momenta 能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其技术方案既具备跨车型、跨地域的泛化能力,又能针对不同市场打磨体验颗粒度。从极端气候的稳定表现,到城市通勤的细腻预判,Momenta 的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行业对「可靠」的标准。而当这种可靠渗透至每一段家庭出行日常,技术的使命便从「功能实现」升华为「信任托付」。

或许,这便是技术与人最理想的关系:无需言说,却无处不在。

不要忘记关注「极客汽车」的微信视频号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