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觉得,他是我见过的球员里面最有天赋的。”
近日,在《室友秀》节目中,被问到谁是NBA天赋最好的球员时,约什-哈特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迈克尔-比斯利。
随后主持人又问到,“可你还和勒布朗一起打过球呢!”
哈特解释说:“没错,仅就单打得分来说,杜兰特可以说是历史最佳,但要是单挑,1对1,我认为比斯利才是最厉害的,我每年夏天都能见到他,跟他一起训练,真的,没人能在单挑中战胜他。”
哈特的一番话,瞬间把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迈克尔-比斯利,多么熟悉的名字,尽管不少球员都曾给出极高的评价,但作为零八年的榜眼秀,他在NBA的表现真心一般,11年辗转7支球队,期间还短暂效力过CBA,生涯场均不过12.4分,除了最佳新秀阵容外,在未获得任何荣誉,为数不多的奖项,都是在CBA效力时拿到的。
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位活在大家口中的天才,顺便分析一下,他无法立足NBA的原因。
比斯利出生在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的单亲家庭,母亲法蒂玛-史密斯,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独自抚养包括比斯利在内的5个孩子,由于生活拮据,童年时期的比斯利,经历过多次搬家,从马里兰到宾夕法尼亚,再到堪萨斯,居无定所的生活,让比斯利极度缺乏安全感,也没有稳定的社交圈,篮球是他唯一的避风港。
艰苦的生存环境,虽然帮助比斯利磨练出强大的内心,但缺乏管教与约束,又让他难以全面的思考问题和规划。
凭借优秀的天赋,比斯利早早就名声在外,12岁就能与高中生对战并轻松取胜,技术全面远超同龄人,进入高中后,他更是将统治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效力过6支不同的球队,但比斯利都能靠一己之力取得胜利,高中阶段累计138胜5负,尤其是高三时,率队打出40胜0负的不败战绩,高四场均28分,16个篮板,4.0次助攻,4.5次盖帽,帮助球队夺得全国冠军。
在全美麦当劳明星赛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才,比斯利仍旧统治力十足,23分12个篮板,当选赛事MVP。
天才中的天才,这是外界对比斯利的评价。
即便进入到NCAA,面对这群大自己2-3岁的球员,比斯利仍游刃有余,场均26.3分,排在全美第3,篮板12.4个,排在全美第1,此外,他还3次单场40+,22次单场20+10,28次拿到两双成绩单,不仅高居全美第一,还打破由卡梅伦-安东尼保持的纪录,比斯利的进攻堪称无解,2.08米的身高,2.14米的臂展,拥有后卫的技术和速度,以及内线球员的低位背身能力。
在二零零八年选秀大会上,比斯利在第2顺位被热火选中,面对采访时,一向沉稳的帕特-莱利也忍不住夸赞起来,并用“十年难遇的天才”来形容他。
然而,面对大家的期待,比斯利的表现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从首发到替补,再到被裁员,年仅24岁就混成底薪无保障球员,而后的时间里,比斯利成为救火队员,只有在其他球队出现用人荒时,才会得到一些临时合同,从二零一九年开始,他就逐渐淡出NBA,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尽管如此,但在训练中,或者私人球局中,比斯利依旧是王者,打服很多NBA大牌球星。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他在NBA的赛场上,打不出统治力呢?
第一,性格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心态也不成熟。
训练迟到是常事,累了就躺在椅子上打瞌睡,多次因违反队规被罚款,总以为靠天赋能够解决一切,根本不知道篮球是5个人的团队运动,特别是在NBA,天赋差距普遍不大,上限大都取决于自律,另外,比斯利的场外麻烦也很多,2次进入戒毒所,并遭到联盟禁赛处罚。
第二,技术存在短板,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比斯利精于进攻,而疏于防守,进攻中又以长两分和低位进攻为主,在现代篮球理论中,这已经是低效且过时的得分手段,所以,比斯利的进攻水准长期低于联盟平均值,只有2个赛季真实进攻正负值大于0,加上性格松散,从未考虑过转型,或者开发新武器。
第三,机遇一般,家庭又突遭变故
虽然在热火足够被重视,但是二零一零年夏天,球队迎来三巨头时代,失去位置的比斯利,成为补强的牺牲品,无论是森林狼,还是后来的太阳,都只是将其视作拼图之一,再未有过核心待遇。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比斯利也逐渐成熟,不再沉迷于得分与单打,优化出手选择的同时,也开始分享球权,有段时间,他成为多支球队争冠的目标,但在二零一八,母亲的离世让比斯利陷入悲痛,并换上抑郁症,一时间他感受不到篮球带来的快乐了,只能靠药物来麻痹自己。
比斯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天赋与性格的经典案例。他拥有历史级的技术天赋,却因自律缺失、心理脆弱和时代变迁逐渐迷失。
正如ESPN名记比尔-西蒙斯所言:“比斯利本应成为划时代的得分手,但他从未学会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如今,35岁的比斯利仍活跃在BIG3联赛,试图在篮球世界中寻找新的归属。他的生涯如同一颗未完全燃烧的流星,提醒着后人:天赋决定上限,但态度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