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重庆晨报报道,在重庆的一座小区中,出现一群怪异的“毛毛虫”,这些虫子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把小区里3棵10多米的大树啃得光秃秃的,片叶不留。
毛毛虫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虫子,虽然很多人都害怕它们,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它们就能化茧成蝶,变成翩翩飞舞的蝴蝶。
绝大多数的毛毛虫主要是吃植物叶子,特别爱吃嫩叶,也喜欢花朵和花蜜,一些熟透的果实也是它们的食物,但是能将一整棵树的树叶都啃光的还是少见。
那么这些出现在小区绿化树上的“毛毛虫”究竟是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呢?它们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将树啃秃?
«——【·“毛毛虫”·】——»
这些“毛毛虫”的出现也给小区的住户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它们像蜘蛛一样,能够吐丝,然后就悬挂在半空中。
走在树木中间的道路上,就像是进了盘丝洞,稍不注意,“毛毛虫”就会落在头上,很多人都不太敢从这条路过。
更有住户表示,晚上的时候甚至能够听到这些“毛毛虫”吃树叶的声音,听得人心里发毛。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毛毛虫”的数量并不多,基本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它们的繁殖速度却超乎人们的想象,四五天的时间就已经泛滥成灾了。
它们不光是把树啃秃了,小区的草丛里也都爬满了“毛毛虫”,甚至还爬到了3楼,不小心开窗户的话,就会进入室内。
住在小区1楼的一户人家,家里养了六七只鸡,想着鸡本身也是吃虫子的,正好放出去让它们去消灭这些“毛毛虫”。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根本不敢吃这些“毛毛虫”。
这些“毛毛虫”的个头不大,看着只有两三厘米长,还有一些更小一些的,少数几只出现似乎还能忍受,但是这样大量出现也引起了小区居民的恐慌。
后来小区为了清理掉这些“毛毛虫”,也喷洒了农药,但是只有部分死掉了,还需要连续几次才能看到效果。
那么这些“毛毛虫”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2014年10月10日,重庆晨报报道,同样是在重庆的另一个地方,一条大道上,也突然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动物,不过这次不是毛毛虫,而是一些“黑蝴蝶”。
蝴蝶这种昆虫也很常见,一些彩色的,白色的或者黑色的都比较常见,但是这里的“黑蝴蝶”数量四五有点多,时不时就会从人们眼前飞过,隔五六米就能看见几只。
附近的居民本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绿化变好了,这些昆虫的数量才会变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蝴蝶也是一番美景。
然而渐渐地,人们就发现了不对劲,“黑蝴蝶”的数量似乎有点太多了,一片树叶上能停着好几只,而且出现的范围也扩大了,甚至还有一些已经被踩死在了地上。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些“黑蝴蝶”似乎和平时人们常见的蝴蝶长得有点不太一样,身上的翅膀是黑绿色的,身体是暗红色的,头上还有两根黑色的触角,说它们是蛾子也行。
这些“黑蝴蝶”数量少的时候,还能观赏一下,但是数量一多起来就看着挺吓人,密密麻麻的。
而大家心中也同样都有着一个疑问,这些“黑蝴蝶”究竟是什么昆虫呢?
«【·重阳木锦斑蛾·】»
专家对这些“黑蝴蝶”的照片进行了鉴定,它们是一种叫重阳木锦斑蛾的昆虫,而“毛毛虫”则是“黑蝴蝶”的幼虫。
重阳木锦斑蛾隶属于鳞翅目斑蛾科,是一种中小型蛾类,重阳木锦斑蛾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江、江西、台湾等地均有发现记录。
它们偏好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常见于低山丘陵地带、林缘地带、灌木丛生地、次生林、农田边缘、城市绿地及花园等地。
由于人类城市化导致的绿化种植增加,它在城市公园、道路绿带、庭院花圃中也越来越常见。
此次突然在重庆出现这么多,除了是它们的自身繁殖积累有关之外,还和天气有关系,当年重庆雨水多,十分适合重阳木锦斑蛾生长繁殖。
重阳木锦斑蛾的生长周期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似,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雌蛾多在寄主植物叶背、嫩枝或草丛上产卵,卵粒细小,呈淡黄色至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成堆产下,约3到7天孵化。
初孵幼虫常群聚取食,随后分散活动,体表密生短毛,颜色以黑褐为主,有浅斑点或条纹,具有一定警戒色。
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属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广的取食谱,它们尤为偏好重阳木的叶片,因此得名。
幼虫在取食过程中,会咬食叶片,留下缺刻状伤痕,严重时可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萎脱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幼虫成熟后,在树皮缝、落叶下或隐蔽处化蛹,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硬壳蛹。
羽化后成虫在数小时内展开翅膀,随后寻找异性交配,交配行为多发生于清晨或傍晚,成虫寿命通常较短,约5到10天,以繁殖为主。
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可繁殖2到4代,温暖潮湿年份甚至可达5代。
尽管重阳木锦斑蛾成虫外观优美,且本身对人类无直接危害,但其幼虫阶段对植物的危害不可小觑,尤其在植株密度较高或绿化管理不到位的地区,容易爆发成灾,造成一定的经济和生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