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我就是铜,铜就是我”!这是朱炳仁面对采访时,说过最认真的一句话。

当他手握着铜的时候,仿佛跨越千年,站在无数先辈们面前,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话。

看到过他打造的“青铜大宅”,一定会惊讶无比,怎么会有人手巧到这个地步?

那铜屋,栩栩如生,又质朴古雅,每一个地方都透着古文化的底蕴。



无数人都惊叹于他的手艺,却少有人知道,他是“众叛亲离”之下,完成了人生最得意的作品。

为了建造那一座“青铜大宅”,他不惜把住了一辈子的房子,都给抵押出去。

可朱炳仁为何如此爱铜?他又是什么时候接触到铜文化的呢?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

《非遗里的中国》里,专门有一期特刊,是讲述朱炳仁制铜的岁月。

看到他打造的作品,大家才知道,那些存在于古文字之中的青铜器,竟然可以变成生活用品,也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朱炳仁说,按照他们当地的习俗,青铜是真正的“礼”,是每一个女子出嫁的时候,娘家人要打造出来的一件嫁妆。

浙江杭州的铜器铺子很多,但当地最有名气的却是“朱家铜铺”。



朱炳仁恰好就出生于朱氏家族,也是一位铜器人,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制铜的人。

刚学会走路,他就天天窝在家里看着父母制造铜器,在他七八岁的记忆里,最喜欢的就是叮叮当当的打铜声。

从此之后,打铜就成为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从族谱上来说,他并不是真正的朱家嫡系,但浙江的朱家人,有很多都是从事铜器的,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纵然是生意各做各的,但工匠的水平却是相差无几的。



不过,朱炳仁却在62岁的时候,独创了一种“熔铜技术”,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流派:“熔铜现实主义”。

那一年里,他十分倒霉,参与到常州天宁宝塔的修建,却在最后完工的时刻,一场大火,把他们的心血烧得七七八八。

重新修复的时候,朱炳仁才发现铜的另外一个特征,从而创建出新流派。

正因如此,他才成为真正的铜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70余年只为铜器传承

很多人会认为,能够成为某一个手艺的非遗传承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但对于真正的非遗传承人来说,他们真正思考的不是出名,而是如何让这门手艺传下去。

古老的手艺,在新行业的冲洗之下,很多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他们不是不去传承,而是传承下去的过程,太过于艰难。

朱炳仁也经历过这个苦,他深深知道国家重视非遗后,会给他们这样的手艺人带来多大的改变。



朱炳仁从7岁开始学习制铜,经历过20多岁被人称之为师傅的日子,也经历过40多岁无人购买铜器,他只能一家一家上门推销的生活。

他曾羡慕过那些光鲜亮丽的人,哪怕是不用上班,也能悠闲地过完一生。

他不是没有这个实力,而是“于心不忍”……



他不想自己祖辈的手艺,从他这里就彻底断了。

哪怕是孩子们都不愿意学习制铜,他也坚持制造铜艺把铜器发扬光大!

1995年,早就可以退休的朱炳仁,接到普陀寺一位老法师的邀约,去制作一面铜画。

作品完成后,老法师忍不住叹息,这样好的手艺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短短4年后,灵隐寺便邀请他去做灵隐铜殿,这项工程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

殿堂高达12.6米,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亲自雕刻,其中的纹路和图案,更是他不分昼夜查询佛教古籍后,和灵隐寺师傅们一起定下来的。

灵隐铜殿的建成,开启中国铜雕的新时代,朱炳仁也正式被国家知晓。

他一步步让他申请成为市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最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得到名利的朱炳仁,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又在高龄修建起一座,属于中国新时代的“青铜大宅”。



81岁成为“当代铜建筑之父”

青铜,最早是出现原始社会末期‌,经历过青铜时期、三星堆时期,一步步流传至今。

随着工业化的普及,青铜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小,所以朱炳仁成名后,他一心想要打造一座属于这个时代的青铜大宅。

打定主意后,他便在杭州的河街坊购买下一块地方,又和儿子朱军岷一起构思和筹备。

好不容易动工,可铜价却受到大市场的影响,从一吨3万元上涨到8万元。

按照父子两人的预算,只用存款就可以搞定的一座青铜大宅,最后不得不额外贷款。



深思熟虑之下,朱炳仁决定把老房子给抵押,因为这事儿子和妻子都十分不满,甚至家族里的人也不同意。

他们认为,这样一座青铜大宅建造出来,不一定有意义,但若是他们全家人都把钱财投入进去,那以后生活该怎么办?

一家人难道要每天都去挣钱还债吗?这不是在留下当代人的瑰宝,而是在把自己的未来都压进去。

修建青铜大宅,差点让父子两人众叛亲离,最终家人们实在是拗不过他,只能抵押房产。



之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地投入资金,跟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借钱了!

2007年,耗时多年的青铜大宅终于修建完成,官方第一时间进行宣传,仅仅一个月时间游客参观数量高达百万。

欠下数百万的债务,他应该收取门票钱才对,但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青铜,便提出免费参观,自费维护。

后来官方不忍心,便主动提出交接仪式,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博物馆打理着!



结语:朱炳仁开创的“熔铜现实主义”,更是成为众多人好奇的流派。

他不仅可以借鉴五彩、珐琅彩等手法,把这些色彩融入铜器里面,还能雕刻出流光溢彩的玲珑图案。

81岁的他,已经成为当代铜建筑之父,但他依旧在担忧,这门手艺未来无法传承下去……



朱炳仁的儿子一开始不想从事这一行,但见到父亲执着一辈子,才跟着父亲一起学习。

现在两父子一起努力,可他已经81岁高龄,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年时间,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够坚持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