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100家上海演艺新空间在经过2025年度测评后获得授牌。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举行集训和授牌仪式,鼓励演艺新空间坚持“质效并重”,在“文旅融合”道路上大胆创新、破“圈”发展。
2025年100家获得授牌的演艺新空间
近年来,上海以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为目标,打造“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并存的演艺场所布局,实施“大型演出+精品剧目”的内容供给策略,演出市场呈现量质齐增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7238场,票房约51.7亿元,接待观众2545万人次,同比上一年增长25.2%,56.2%,28.1%。100家演艺新空间场次达到2.04万场,同比上一年增长75%,吸引观众323.7万人次,演出收入达2.85亿元。
自2025年初起,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启动演艺新空间年度测评验证,通过自查测评、摸底排查、专家复核三重机制,对全市100家演艺新空间开展系统性年度评审,重点考核演出安全、运营质量、文旅融合等维度。市演出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对演出资质、场次规模、消防安全等12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首次将“文旅消费带动效应”纳入评估体系,推动上海“亚洲演艺之都”建设提质升级。91家演艺新空间通过复核,延续授牌,体现上海演艺新空间整体运营稳定性,9家新成员首次入选,为2025年度演艺新空间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在本轮年度测评验证中,9%空间因未达标而退出,体现“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实效。为进一步落实上海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履行演艺新空间的管理职责,本轮授牌100家演艺新空间的法人单位全部提前签署“演艺新空间责任确认书”,其中最重要的条款都涉及“安全”。
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金雷表示,上海除了授牌的100家演艺新空间,还有处于开拓阶段的未授牌新空间,仅黄浦区目前就已超过100家。授牌的100家演艺新空间中,70%走稳了,10%在努力,10%新力量还在进来。
2025年授牌的100家演艺新空间特色鲜明。沉浸式体验特色新空间如《疯狂理发店》、上海影视乐园沉浸式新空间、悦星游轮演艺新空间等,增强观演过程中与观众互动,创造以参与体验为特色的效果。文旅融合特色新空间如松江广富林遗址音乐剧《小城之春》、朱家角园林剧场、宝山瑜音阁等,在著名景点和历史老建筑中借景演戏,剧景合一。多业态聚合新空间如新世界商城演艺综合体、朵云书院戏剧店等,以引人关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呈现。另有多家创新空间如《英雄联盟》主题演艺区、“月亮湾多元空间”等演艺新空间本次未能赶上完成授牌流程,现已进入培育名单,预计下半年亮相。
金雷表示,上海演艺新空间在建筑体内集聚,既有演出品牌效应,又聚集编剧、导演、舞美、演员等行业人才,两者互补成为良性循环,结合各类消费人群需求,极大拉动文旅消费的增长。他以目前上海最知名的演艺新空间亚洲大厦为例,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闲置办公楼到新晋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的转变。亚洲大厦策划推出大量沉浸式驻场演出,其中《阿波罗尼亚》驻演超过1172场,《桑塔露琪亚》870场。截至目前,亚洲大厦1层—11层开放19个演艺新空间,座位数2688个座位,总面积约4千平方米,涵盖音乐剧、话剧、脱口秀、舞剧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随着亚洲大厦的品牌效应逐步外溢,亚洲大厦、上海大世界、第一百货、世茂广场构成沉浸式戏剧观演“黄金四角”,涵盖56个演出空间,开业至今上演57个剧目10058场演出,吸引观众67.4万人次,总票房1.65亿元。音乐剧制作企业缪时客将在西藏路新世界开业的“音乐剧之城”主题探知乐园项目,聚集音乐剧、互动广场、博物馆、培训实习、文化交流、十二夜俱乐部六个板块,共有9个音乐剧剧场和1个排练厅,还有录音棚、俱乐部酒吧等业态,建成后将是国内首个音乐剧主题乐园,有望成为吸引全国乃至世界音乐剧迷的又一地标打卡点。
市演出行业协会同步发布《2025上海演艺新空间手册》及地标图册,构建“品牌矩阵+动态管理”双机制。目前,上海模式已获广州、深圳等地借鉴,广州试点“剧场集群化”发展,深圳光明区引入LiveHouse新业态。
上海市文旅局表示,将坚持“质效并重”发展路径,推动演艺新空间未来从市民文化客厅升级为文旅新地标,持续强化和扩大在全国的示范效应。
原标题:《100家上海演艺新空间获授牌,更新率9%,去年演出收入2.85亿元》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