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在浙江东阳的花园村,家庭资产500万以下都是困难户,资产不过亿都不算富!
中国共富第一村
正是凭此巨大财力,先后吞并了周围的18个村子,整个村子年收入高达786亿,光是村长的身价就达到165亿。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在无数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浙江第一村”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花园”盛景
花园村的街道颠覆了传统村落认知 —— 沥青路网直通家家户户,楼宇集群堪比都市 CBD。
商业中心肯德基、瑞幸咖啡扎堆,从买咖啡到冲进影院不过 5 分钟,12 点出发准能赶上 12:05 的场次。
花园村
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村级医院、学校、商场,还有摩天轮、科技馆、音乐喷泉广场。
甚至建起了被称为“小西湖”的吉祥湖景观带,处处彰显着现代化小城的风采。
花园村
村强福利旺
不仅如此,“免费”还成了村民生活的关键词。
村里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16年学费全免,考上硕士博士还能拿奖学金。
花园村
每月雷打不动的免费大米、猪肉、食用油,让厨房的烟火气更足。
逢年过节的分红,更是让钱包鼓了起来,村里一年光福利就要砸下8000多万元。
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们,只要80岁以上的都能拿到高龄补贴最低2000元,最高能拿1万元。
仅敬老福利这一项,每年就要支出109万元。
志愿者
交通也特别方便,免费公交连接10个小区,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随便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花园村不仅物质生活丰富,智能化建设也走在前面。
免费公交
村里建起了“智慧花园”综合指导中心,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连垃圾分类都用上了人工智能。
为了让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村里还专门安排了志愿者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走在村里,免费WiFi全覆盖,想上网随时都能上。
智慧花园
在人才引进方面,花园村也是下足了功夫。
他们不仅吸引高精尖人才入驻,还实施“人才回流”计划,支持返乡创业。
回村创业的高材生每年能领到上万元奖励,待遇比城里还好。
花园村大学生
村里不搞家族式管理,引进外来人才保持活力,让每个有才华的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花园村也特别重视环保。
他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花园村
村里还特别重视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工业产值翻番的同时,森林覆盖率还超过了60%。
而在这份繁荣之上,现代化建设更是让村庄焕发出别样活力。
谁又能想到,如此富庶的“第一村”曾经有多萧条?
花园村
贫瘠地变富乡
上世纪七十年代,花园村是浙中山区出了名的“穷窝子”。
183户人家挤在巴掌大的丘陵地,土地贫瘠得连草都不长,全村唯一的水源还是口枯井。
枯井
为了挑桶水,村民们要踩着泥泞山路,往返邻村两小时,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道路坑坑洼洼,镇干部骑车进村都能摔断腿,房屋破旧不堪,连电灯都是奢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村民年收入只有80多块钱,连温饱都成问题,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整个村子一片凋敝景象。
未来它能够逆袭,全靠一个名叫邵钦祥的年轻人!
1976年,34岁的邵钦祥当选为村支书。
他结婚时好不容易从隔壁村借了电来办婚礼,结果电线半道被剪了,婚礼泡了汤。
邵钦祥
这事儿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说干就干,1978年,邵钦祥东拼西凑借了500块钱,带着几个村民办起了蜡烛厂。
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蜡烛可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靠着这个“小风口”,他们第一年就赚了1500块。
蜡烛厂
这笔钱不仅帮村子填平了债务窟窿,更点燃了村民对好日子的盼头。
邵钦祥趁热打铁,带着大家用自家缝纫机办起服装厂,靠着接订单加工,一年就入账7500元。
有了成功先例,村里的小作坊、加工厂接二连三开张。
1991年,邵钦祥将40多家分散经营的小企业攥成拳头,成立花园集团,开启了产业规模化的新征程。
花园工业公司
正当发展势头一片向好时,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突然袭来。
当时有很多企业都撑不住了,但花园村却靠着集体经济的优势挺了过来。
千禧年后,邵钦祥把目光投向生物医药领域。
2003年他大手一挥,甩出2000万引进维生素D3生产技术。
邵钦祥
这在当时堪称“疯狂之举”——2000万相当于全村数年收入,万一失败,花园村将血本无归。
但他赌对了!短短三年,花园村的维生素D3产品就占领全球70% 市场。
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龙头,只用了不到1000天。
这场胜利让邵钦祥底气十足,2010年,他又带领村民跨界进军红木产业。
签约仪式
没有原材料?就从海外进口;缺技术工人?就高薪聘请;少销售渠道?就自建家具城。
靠着一股拼劲,花园村从零起步,硬生生打造出完整的红木产业链。
如今,2300多家红木企业年产值破百亿,让这座村庄摘下“中国红木第一村”的桂冠。
花园红木家具城
2023年,这个户籍人口仅3万的小村庄,创下全村年营收725亿元的惊人数据,相当于一个中型地级市的经济体量。
村支书邵钦祥个人身家高达165亿元,但他依然保持着农民本色。
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悠,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
村里不仅建起了五星级酒店,还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邵钦祥
在带动周边发展方面,花园村更是走在了前列。
他们践行“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的理念,为周边村庄提供技术支持、管理经验和资金援助,让更多的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从“穷得叮当响”到“富得流油”,花园村用4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震撼的逆袭。
文化节
结语
如今的花园村,已经不再是那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也传承着传统的美德。花园村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本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花园集团
【参考资料】
1.东阳发布-2021.12.06-《全国第二,浙江第一!东阳花园村荣膺这项全国村庄排名榜单》
2.中国新闻网-2021.05.30-《浙江东阳花园村“复制”富裕:先富带后富 强村帮弱村》
3.澎湃新闻-2025.04.13-《“浙江第一村”,一年引来数百万人次打卡凭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