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途中更有意思的是和当地人聊天。
这次埃及行程一共七天,去了四座城市请了两位导游换了三位司机。 有意思的是,原本是一位导游两位司机,好巧不巧,两位都说临时有不能推脱的事,中途换人。
(一)
第一位导游阿诗玛是睿爸在小红书上找的,一位风风火火的埃及阿拉伯女子,时不时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走到哪里都能聊。
睿爸问她: 阿诗玛,开罗有你不认识的人吗?
咯咯咯的笑了一阵子,她说,“那是因为大使馆也经常请我做导游,他们知道我和政府那边很熟悉”。 言语中的骄傲,让我感到几分熟悉的套路,果然都是文明古国的人。
阿诗玛大大咧咧像个男人,非常老道。对于很多敏感问题,她避而不答,比如我问及的很多埃及历史迭代(埃及,罗马,阿拉伯),最初的埃及人和现在埃及人的人种问题,她会装作没听懂或者没听见的闪过去。
她也花很多的时间随时回复小红书和微信留言:“对不起,这个时间我已经有安排了。不过我有团队,和我一样好,我可以给你安排我的团队”。然后和我们解释:“马上五一假期,要来埃及的中国人特别多, 咯咯咯咯......”
阿诗玛最骄傲的是她的摄影技术,上图为证(阿诗玛原创)
临别时还不忘提醒我们:“别忘了去小红书给我点赞啊!记得给我好评!” 是不是再次觉得套路很熟悉,真是让人忍俊不止。
开罗两日后去亚历山大,阿诗玛介绍了“和她一样好的她的团队”成员李小慧来接替她,因为她“已经有安排了”,说是一位多年不见的闺蜜要来看她,她必须陪着。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阿诗玛和李小慧在开场greetings后,都说了一模一样的话:我们不反对犹太人,我们是反对以色列。 得知我去过以色列,去过沙特阿联酋,她们对我也充满了好奇。
如果阿诗玛是个老道的职业导游,李小慧更像是一枚文青。她们两个人都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都讨厌美国,也都非常明确清晰地表达着对于美国的各种厌恶。不过阿诗玛更务实,她依然可以和我们一起去吃麦当劳;而小慧就会果断拒绝我们吃肯德基的邀请,并告诉我她拒绝一切美国食物用品,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坚决反美态度。在我们吃肯德基的时候,她在车里吃完埃及本土快餐KARAM EL-SHAM后, 大摇大摆的进来肯德基,铺上垫子做了一个礼拜...... 这个反差萌我是get 到了, 印象深刻。
小慧今年三十岁,父母是大学老师,排行家里老三, 哥哥是律师,姐姐也是职业妇女,一看就是从小宠大的孩子,没有受过什么苦,自信阳光。
她恨嫁,她说疫情耽误了她相亲,自己也不愿意将就,毕竟老爸给了她一层楼,那是她满满的底气。我开玩笑说她是富二代,她很认真的说:“No,No, 其实我爸主要靠我爷爷当年买了好多房子收租,他自己也没挣到什么钱”。我一乐,又是一样的配方,时代的房地产给了我们何其相似的啃老,殊途同归啊。
阿诗玛和李小慧,近距离看到的两位阿拉伯职业妇女,还真是这次埃及行特别的收获。
(二)
和阿诗玛的套路一样又不一样,后半程阿斯旺和卢克索睿爸也是在小红书找了一个司机。后面三天要在神庙间奔波,睿爸专门找了一辆新的越野车。虽然费用稍高,想着舒适一点儿,也就认了。 行前多次确认,回复都是OK。 开罗飞阿斯旺是早班机,我们却在前一天的深夜被司机告知他老婆第二天要生娃,所以他请他阿斯旺的朋友来接我们,两天后他会在卢克索等我们,他说:“No worry, 我家是卢克索的,我肯定等你们。”
接到信息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毕竟老婆生娃这个事情也真是无可反驳,谁也不应该用这个理由来做借口吧?换句话说,就真的是借口,又能怎么样呢? 看着他发来的朋友车的照片,你也没法儿开口说退钱不是?
“Congratulations”, 睿爸在WhatApp回复。
所幸阿斯旺的这位司机小哥可爱实在,尽管他的车破到无语,几百里的乡间路搓板路减震似乎从不在位,一路大声放着欢快的阿拉伯歌曲狂奔,睿爸坐在副驾也是认真的踩了几百公里的刹车,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应该去医院看看--我的腰一直隐隐作痛,右腿好像麻痹失去知觉。
万幸的是换了车症状就消失了, 这卢克索的司机小哥车是真的不错。他骄傲的说他的车那可是“路虎”,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奇瑞路虎。你别说性能舒适度那绝对是不一样,在为中国制造骄傲之余,我们很默契的没有问他老婆生的男孩还是女孩,而他好像也完全没有当爹分享的喜悦和欲望。我只能猜是因为阿拉伯人家孩子多,不当回事吧。我又想起来阿诗玛说她不能陪我们去亚历山大是因为多年不见的闺蜜,忍不住莞尔一笑。
埃及的马路不设车道任凭司机小哥自由穿梭神奇的是居然很少看到追尾
卢克索最美好的记忆来自中餐厅,老板是个东北人,炒得一手好川菜。他说自己零八年被朋友忽悠来了埃及就没再回去,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儿子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对埃及人他没有什么好印象,“满大街的骗子”是他十几年生活的结论。
他讲了很多自己的经历经验,尽管我们已经到了旅程的最后一站,他还是一再提醒我们小心被骗,“包包不要离身,手机一定拿好,谁也别相信,买东西使劲砍价,千万别心软”, 停顿了一下,他总结到:“全是骗子”。
(三)
和李小慧聊天,小慧突然说了一句:好怀念穆巴拉克的时候啊。马上她笑笑改口说,啊,我们应该恨他才对。断断续续的聊,能感觉到小慧的纠结和谨慎,再多小慧也不肯说了。她只是和我比划着说:穆巴拉克的时候,埃及是个大枣核儿,两端有穷人有富人,最多的是中间大肚子部分的中产阶层。现在的埃及,“中间没了”, 她叹了口气。
小时候家里特别爱看《新闻联播》,我对于埃及的记忆除了金字塔就是穆巴拉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巴拉克”,这个称呼伴随了我整个看电视的几十年,他留给我最后的画面是在一个大铁笼子里面躺在床上接受审判,那个画面带给我太多震撼。
网络搜图仅供参考
晚上回酒店查了查历史。1981年,穆巴拉克出任埃及总统,开始了他统治埃及的三十年。2011年,在十八天的全国罢工后突然倒台,前前后后的起起伏伏,就不在此一一赘述,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百度。
我又专门查了一下汇率: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时,1美元兑换5.8-6.0埃镑,当时的埃镑和人民币基本上是等值的一比一;今天,1美元兑换50埃镑,人民币和埃镑是一比七。
埃及人的命脉-大饼
仿佛一下子就明白了晓慧的纠结。是啊,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一比七的财富缩水呢? 埃及人民承受的这种痛苦,换位思考,又有几个人可以承担?现在反观,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烂尾呢?
如果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文明古国埃及真是彻底的烂尾工程啊......
阿加莎在《尼罗河的惨案》里写道:我宁愿看到一个丰衣足食的工人,也不愿意欣赏任何所谓的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未来,而非过去。
我想,这也是我此次埃及行的感受吧。
夕阳下的尼罗河
睿妈游记:
1. 以色列:
2.
3. 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