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蒋肖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识别网络诈骗换脸换声手段、进行非接触式健康检测?如何让古籍、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故事焕发新光彩?大学生如何帮助社区和家庭科学助老……在今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亮相的成果中,来自全国101所高校的118个创新项目,带来了集成电路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转化。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计划”2025年度首个展览,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成果结合,于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推出,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

该展览策展人石娲介绍,“科技新星”单元展示了当代青年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探索实践,以学识和智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实践驱动社会进步;“青春奉献”单元展示大学生以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为己任,积极探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创新实践;“家国情怀”单元展示青年一代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思考与贡献。

记者了解到,参展团队成员里,有入学不到3年的本科生,也有已经成立企业、把校园项目发展成长为具有社会价值和市场优势的毕业生;有专攻某个垂直领域,也有交叉学科背景;有人迎着大西北的风沙保护受风化损坏严重的土遗产,也有人深入海洋探究船机协同的海草床高效植株移植机。“在这里,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理想与现实激情碰撞,展现出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石娲说。

本次展览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

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2、3展厅,展期约2个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