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恋歌:哈斯乌拉老师歌词中的深情与守望

作者/孙树恒

在内蒙古文学艺术家中,哈斯乌拉老师堪称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他以笔为犁,在文学沃土上深耕不辍,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草原绵延不绝的眷恋。尤为令人敬佩的是,年届八旬的他仍笔耕不辍,成功推出新作。我有幸受邀参加新书发布会,得以近距离感受哈斯乌拉老师的文人风骨,”不老文学“的奥秘。最近,我又分享了哈斯乌拉老师新创作的诸多优美歌词,部分作品经作曲家谱曲后广为传唱,还有些尝试借助AI技术完成谱曲,展现出一位老作家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亲切随和的生活态度。



哈斯乌拉老师,这位生于1944年的老作家,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从科尔沁的土地走向乌珠穆沁草原,再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诸多重要职位,他的每一步都与草原紧密相连。国家一级文学创作的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肯定,以及众多文学奖项的加冕,都见证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的辉煌。而在他的歌词创作中,更是将对草原的情结化作灵动的文字,编织成一首首抒情的赞歌,让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触摸到草原的脉搏,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将其称为“草原人生的歌者,马背民族的画师”。



一是哈斯乌拉老师的根在草原。1944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的哈斯乌拉老师,自小与草原结缘。科尔沁草原的广袤与深邃,滋养了他的心灵,也为他的创作埋下了最初的种子。然而,真正让他与草原建立起深厚情感羁绊的,是大学毕业后在乌珠穆沁草原生活工作的14年时光。这片草原,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乌珠穆沁新歌》的创作背景中,他曾深情地诉说:“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就分配到乌珠穆沁草原了,在那里非常有感情,在那里我生活工作了14年。”

这14年,不是简单的时光流逝,而是他与草原相互交融的岁月。乌珠穆沁草原的每一缕风、每一片云、每一株草,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里。



在《乌珠穆沁》《乌珠穆沁情缘》《乌珠穆沁之恋》等作品中,“乌珠穆沁”这个名字,如同一个饱含深情的符号,承载着他对这片草原的所有眷恋。这里的犊牛草滩,是生命最初的摇篮;河湾里,长大的是马背童年的欢乐与梦想;山丹花开,点缀着草原的浪漫与生机。这些看似平常的草原景象,在哈斯乌拉老师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成为了他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他用文字将这些记忆一一串联,让听众仿佛也能穿越时光,回到那片充满故事的草原。



二是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中,充满了对草原生活细节的描绘,这些细节如同记忆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完整而生动的草原生活画卷。在《我的世界我的家》中,“蒙古包的炊烟/牵起鲜红的朝霞”,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温情。炊烟袅袅升起,与朝霞相互呼应,仿佛是草原与天空之间的一种默契对话。“归牧的羊群/梳理成游动的哈达”,羊群洁白如雪,在草原上缓缓移动,如同飘动的哈达,圣洁而美好。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草原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着哈斯乌拉老师对草原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阿妈深情地向天边挥手/把月亮的微笑轻轻揽回家”,短短一句,将阿妈对家人的牵挂与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阿妈站在草原上,望着远方,盼望着家人的归来,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深情。而“阿爸熟练地拨弄着春天的密码/把嘎查的喧闹在手机上播发”,在这里说明阿爸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牧民,他也能熟练地使用现代科技,与外界保持联系,将草原上的热闹与欢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些记忆碎片,在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中相互交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草原。



一是哈斯乌拉老师善于运用色彩词汇,为草原风光增添绚丽的色彩。红色的朝霞、洁白的羊群、绿色的草原、蓝色的天空,这些色彩在他的歌词中交织碰撞,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草原画卷。在《乌珠穆沁新歌》中,“山丹开在乌珠穆沁草原”,山丹花的红色点缀在绿色的草原上,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出草原生机勃勃的活力。“草原万里彩云天”,蓝色的天空与五彩的云朵相互映衬,让草原的天空更加广阔、壮美。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歌词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草原自然风光的美丽与魅力。



二是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是对草原自然风光的诗意赞美。他以诗人般的笔触,描绘出草原的壮美与秀丽。在《奶茶飘香》中,“奶茶飘香绿野苍茫/袅袅炊烟迎来马背霞光”,绿野苍茫的草原上,奶茶的香气四溢,袅袅炊烟伴随着马背上传来的霞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绿野苍茫”,展现了草原的广袤无垠;“马背霞光”,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浪漫的色彩。

“奶茶飘香 四季芬芳/九曲河湾送走 送走驼铃叮当”,四季更迭,奶茶的香气始终弥漫在草原上,九曲河湾蜿蜒流淌,送走了悠悠的驼铃叮当声。这句歌词,不仅描绘了草原四季的不同景色,更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草原生活的悠然。在哈斯乌拉老师的笔下,草原的自然景观不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成为了他表达对草原热爱的载体。



三是草原的人文风情,是哈斯乌拉老师歌词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对草原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描绘,细腻而生动。在《乌珠穆沁新歌》中,“少年赛马高举鞭/跤场角力天地旋/那达慕 喜讯传/姑娘飞射跨金鞍”,短短几句,将那达慕大会的热闹与精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少年们骑着骏马,高举马鞭,在赛场上飞驰;跤手们在跤场中奋力角力,展现出力量与勇气;姑娘们则英姿飒爽,弯弓射箭,尽显巾帼风采。那达慕大会,这个蒙古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哈斯乌拉老师的笔下,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在《赛音白努》中,“巴特尔是英雄 达赖是海/玛拉沁是牧人 其其格是花/阿尔斯楞是狮子 摩伊尔是马/腾格尔是天 图雅是霞”,通过对蒙古语词汇的解释,展现了蒙古族文化中名字所蕴含的深刻寓意。这些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是蒙古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阿爸跨骏马 四海都是家”,则体现了蒙古族牧民豁达、豪爽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哈斯乌拉老师用这些歌词,将草原的人文风情一一展现,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是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真实地记录了草原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在《乌珠穆沁新歌》中,“牧人住进电梯楼房/马背娃搬进幼儿园”,这简单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如今住进了现代化的电梯楼房,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马背儿童,也有了更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在幼儿园里接受系统的教育。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的成果,也是草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在《我的世界我的家》中,“姑娘计算好时差/用视频送来大西洋的浪花/阿爸熟练地拨弄着春天的密码/把嘎查的喧闹在手机上播发”,在这里展现了现代科技对草原生活的影响。姑娘们通过视频与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亲人朋友交流,阿爸们也使用手机,将草原上的生活分享到世界各地。这些变化,让草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是与世界紧密相连。哈斯乌拉老师用温暖的笔触,书写着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与活力。



二是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是梦想与希望的永恒追寻。尽管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草原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在《奶茶飘香》中,“草原美 奶茶香/心中的向往就是幸福安康”,这句歌词,道出了草原人民最朴实的愿望。无论生活如何变迁,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对幸福安康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奶茶的香气,是草原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心中美好的寄托。

在《乌珠穆沁新歌》中,“中国梦/万马奔腾向天边”,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结合。草原人民在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的大潮中。他们如同万马奔腾,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这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歌词,不仅是对草原过去和现在的记录,更是对草原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一是在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笔下的爱情,浪漫而坚贞。在《心愿》中,“不说是苦苦缠绵/不说是无缘相恋/尽管是天上人间/都不如你在我身边”,这几句歌词,直白而深情地表达了对爱人的眷恋。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相隔多远,爱人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幸福。“愿我们化作一对鸿雁/生死相许 梦中百年”,将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寄托在鸿雁身上。鸿雁,在传统文化中是忠贞爱情的象征,哈斯乌拉老师用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决心。这种浪漫而坚定的爱情观,在他的歌词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表达出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决心。



二是哈斯乌拉老师对草原的爱,是一种深情的守望。离开乌珠穆沁草原后,他依然时刻关注着那里的发展和变化。在他的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草原的深深牵挂和眷恋。每一首关于草原的歌词,都是他对草原的一次深情告白。他用文字守护着草原的记忆,传承着草原的文化,表达着对草原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种对草原的深情守望,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草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歌词,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爱上草原,让草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哈斯乌拉老师就像一位执着的守望者,站在岁月的长河中,用他的歌词,守护着那片他深爱的草原,让草原的情结在人们心中永远流淌。



著名作家玛拉沁夫说:“作为一个作家,草原,是哈斯乌拉上马的地方。”哈斯乌拉老师的歌词,是他始终如一的对草原深情的凝视。从草原记忆的眷恋,到诗意草原的赞美;从时代变迁的记录,到情感交响的抒发,每一个字、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他对草原的热爱与深情。他通过对草原自然之美、人文风情、时代变迁的描绘,以及对爱情、对草原情感的抒怀,将草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他的歌词既是对草原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草原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壮美、人文的深厚、生活的变迁以及情感的真挚。这位老作家,用他的激情,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草原恋歌,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爱上草原,被谱写成一首首歌曲将永远在草原的上空回荡,成为草原文化中永恒的经典。而他对草原的情结,也将如同草原上的长河,源远流长。



哈斯乌拉,曾用名白玉山。生于1944年11月,内蒙古科尔沁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文学创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9月,调任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11月底,调入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任秘书长、党组成员。1989年至2002年,连续三届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常务副主席。2003年3月,被任命为内蒙古文联巡视员。1996至201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席。曾任内蒙古西乌旗党校副校长、内蒙古文联常务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九届常委,全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3年,发表小说《虔诚者的遗嘱》,被《人民文学》等七家国内文学期刊转载,并获得自治区首届文学奖“索龙嘎”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相继出席全国第五次、六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出席全国第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作家代表大会,连续被选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出席第二届全国电视艺术家代表大会,并多次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会议。出版《虔诚者的遗嘱》等13部专集及十卷本《哈斯乌拉文集》。作品二次获得国家级“骏马奖”、多次获自治区级奖励。曾获“内蒙古文艺创作突出贡献奖”。



哈斯乌拉歌词选

1.《 乌珠穆沁》

2.《我的世界我的家》

3.《心愿》  

4.《相聚在草原》  

5. 《奶茶飘香》

6.《永远陪伴你》  

7.《倾诉》

8.《赛音白诺》  

9.《万里茶道再出征》

10.《等你回来》

11.《图雅——云霞》

12.《乌珠穆沁情缘》

13.《乌珠穆沁之恋》

14.《锡林河小草》

15.《新新大草原》

16.《在风雨中寻找自己》



哈斯乌拉谈《乌珠穆沁新歌》歌词创作背景: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就分配到乌珠穆沁草原了,在那里非常有感情,在那里我生活工作了14年,离开那里以后,我一直关注那里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一直想把它用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牧民住进了带电梯的楼房,马背儿童搬进了幼儿园”,真实的反映了这里的变化。

《乌珠穆沁新歌》

望见了犊牛草滩

河湾里长大了马背童年

山丹开在乌珠穆沁草原

远方的客人举杯狂欢

少年赛马高举鞭

跤场角力天地旋

那达慕 喜讯传

姑娘飞射跨金鞍

牧野花鲜

草原万里彩云天

回望那饮马河边

岸上勒勒车已经走远

篝火映亮星星的笑脸

世界的眼睛多么灿烂

牧人住进电梯楼房

马背娃搬进幼儿园

山连翠 河水弯

奶茶飘香好家园

中国梦

万马奔腾向天边

奔腾向天边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