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么!朝鲜也有神盾舰了,朝鲜也上海军了。

近日,朝鲜的首艘神盾舰“崔贤号”已经下水了!

而且,“崔贤号”还是朝鲜自己设计,自主生产的!



2025年4月25日,朝鲜高调为其首艘国产神盾舰“崔贤号”举行下水仪式,将军亲自参加这一庆典。

该舰的排水量达5000吨,配备了四面相控雷达与74个垂直发射单元。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国际舆论哗然,一来感叹于朝鲜不显山不露水,闷声憋大招的坚韧;二来对于“崔贤号的技术来源的诸多猜疑。



经过各方深度剖析,发现“崔贤号”的相控阵雷达布局与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的50-20K雷达相似度极高。

朝鲜雷达阵面尺寸2.5x2.5米左右,采用X波段以及对空探测距离250公里的参数与俄罗斯的雷达参数基本吻合。

但有其他消息指出,该雷达的舰艇上出现管线铺设不科学,甚至部分天线基座裸露的情况,表明该舰雷达核心组件大概率依赖进口。

综上,“崔贤号”的舰载雷达大概率来自俄罗斯,并且装的型号大概率是50-20K雷达或者该雷达衍生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揣测“崔贤号”雷达有可能从俄罗斯防空系统上拆借过来,因为朝鲜曾经多次从俄罗斯采购仿S-300防空系统的陆基雷达,但显然这种说法缺乏基础。

原因是雷达的安装不只是雷达本身而已,舰载雷达技术所需的稳定平台技术与抗盐雾腐蚀工艺等均需要复杂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

结合朝鲜的实际国情,“崔贤号”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技术。

除了雷达技术外,“崔贤号”所配备的74个垂发单元也令国际各大媒体产生高度兴趣,经过细细观察之下,发现了其独特的混合技术特征。



处于前甲板12单元与后甲板10单元位置,舰上的大型反舰导弹系统直径850毫米、深9米,适配的600公里射程“金星-4”反舰导弹与1500公里的“箭矢-2”巡航导弹,使用的结构与俄制3S14垂发系统相近似。

处于后甲板8单元位置,舰上中型导弹体系,搭载KN-06改进防空导弹的推进剂配方与俄制9M96E2导弹配方相似,同样采用矢量控制技术。

可以看出,舰载大、中型导弹统一与俄罗斯的技术脱不开关系。

但是在看到舰体的小型导弹系统时却发现其用于发射12公里射程的“天马-2”近程导弹,使用的燃气流排导设计,借鉴了中国的HQ-10系统成熟方案。

这里要肯定朝鲜的拿来主义精神,凡有得的进行借鉴本是无可厚非的。

再次深入了解“崔贤号”却发现了这艘神盾舰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其中有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



据相关媒体在现场实地观察,发现舰体大型反舰系统存在着在朝鲜本土焊接痕迹。

这说明朝鲜在除了雷达以及其他必须要直接安装好的组件外,对于其他朝鲜可以操作的部分选择了“模块化拼装”。

问题是,无论多大的舰体,其所能够容纳的设备总归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舰载空间中更加科学、优化的安装更多设备,并产生1+1大于2就成了技术难题。

这就是业界常说的“系统高度最优集成领域”。



如今朝鲜的模块化拼装策略,看似拼出了一艘“神盾舰”,可是这艘神盾不同尺寸的垂发单元不太兼容的安装方式,导致舰体空间利用率不高。

并进一步导致了“崔贤号”这一原本5000吨级舰体实际只能发挥出3000吨级护卫舰的效用,大大浪费空间及效率。

此外,“崔贤号”号的发动机系统真的是要命!



其采用全柴油动力装置,主机为两台朝鲜自研的“松树-3”型四冲程柴油机,搭配韩制变速箱。

我不太愿意一直说他们的“崔贤号”的问题,可是它的发动机装置的确问题很大,好听点说是,那是现代化战场的“鸡肋”。

朝鲜的这个方案虽然规避了燃气轮机技术瓶颈,却导致了“崔贤号”最大航速只有26节,比同类舰艇速度慢了近五分之一。

试问,假使到了战场,“崔贤号”能不能打过敌人不知道,但是一旦打不过,你就别想跑了。

因为你跑的太慢了,也因此就只能面对“打不过就会被摧毁的结局”,丝毫没有任何折中的可能性。



另外就是由于该发动机没有解决高温废气处理的难题,被迫采用开放式进气设计,因此就造成“崔贤号”还没跑就会搞的天上狼烟地动的,早早成了敌军的靶船,还谈什么杀敌!

正如英勇的朝鲜士兵在“俄乌战场”上去增援的时候一样,朝鲜忽略了时代的进步,远远落后于现代化战场的需要了。



“崔贤号”的出现如果作为朝鲜开始“工业化”的里程碑是好事,可朝鲜要是指望“崔贤号”上阵杀敌的话,那就早点洗洗睡吧!

关于这件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