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4月29日《焦作日报》A01版
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写在全省“两赛一展”在焦作举办之际
月季花开香满城,魅力焦作迎盛会。
4月29日,河南省花艺环境设计师、盆景师职业技能竞赛暨河南省(焦作)盆景艺术展(简称“两赛一展”)在我市开幕。全省优秀园林匠人齐聚我市“大比武”,全省精品盆景作品汇聚我市展风采。
2025年河南省盆景艺术展在焦作市举办。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吉亚南 摄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焦作园林建设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焦作园林以展赛为媒擦亮盆景品牌,助力美好城市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市园林绿化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美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焦作园林交上精彩答卷:构建城市公园体系,为美好城市厚植生态底色;叫响焦作盆景名片,为美好城市增添艺术魅力;推动园林服务提质,为美好城市奏响和谐之曲。
构建城市公园体系——
为美好城市厚植生态底色
“春风十里,不如麦田里有你!”“嗨!麦田!”……近日,我市中心城区首个农业主题公园——占地近2000亩的“都市·麦田里”开园,景墙、LOGO给农田增添诗情画意、浪漫情怀。
都市.麦田里农业主题公园。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梦梦 摄
“农田成了诗与远方!”来此散步的市民吴洪勇笑着说。
这是在城市空间受限,扩绿、兴绿越来越难的背景下,我市善于探索的结果——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让城区农田与城市形象有机融合。
同时,我市在公园提质上求突破,改造五孔桥游园;在“小空间”上求“大作为”,建设“口袋公园”。去年,我市建成开放10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今年将新建不少于25个“口袋公园”,为群众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建设美好城市,构建城市公园体系,除了以上“看得见”的变化,更有背后默默地努力——
规划先行,绿色引领。坚持保护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启动编制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打造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焦作模式”,加紧编制《河南省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导则》。
精细管理,全面提质。在城区29处绿化带、边角地带、背街小巷增绿93828平方米;在10公里道路绿地补植高杆月季570株、品种月季7.8万株,为城市添彩。此外,补植绿篱及花卉幼苗40万株、对24.6万平方米绿地施肥追肥、对113.5万平方米绿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一系列补植、养护持续进行。
以人为本,共享绿色。在开放17处绿地的基础上,新选定10处绿地开放共享,制订并印发《焦作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实施方案》;连续4年开展市花月季赠送活动,让月季开遍千家万户,扮美机关、企业、社区;组织全市129家市直单位栽植1.1万余株连翘;完善建成区内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鉴定建档挂牌工作机制,邀请专家对建成区内一、二级古树进行体检、巡诊;对4条河道碧道建设提出初步谋划思路。
叫响焦作盆景名片——
为美好城市增添艺术魅力
4月29日至5月6日,河南省(焦作)盆景艺术展在我市太行盆景园举办。
市太行盆景园。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吉亚南 摄
太行盆景园地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沙河生态公园的核心部分,占地495亩,园内小桥流水,白鹭翩飞,堪称“缩微版太行生态博物馆”。“一步一景!”来焦参赛的外地园林匠人在盛赞太行盆景园的同时,更评价焦作盆景“大有可为”!
盆小底蕴深,景微匠心浓。以“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著称的盆景,反映一个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艺术造诣,折射出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盆景是焦作园林的传统优势。全省‘两赛一展’在焦作举办,对叫响‘焦作盆景’品牌、推动河南省文旅新IP‘五花一盆景’中的‘盆景’落户焦作,有着重要意义。”该负责人说。
焦作盆景为何行?
从1700年前晋朝的园林盆栽,到近代英国福公司在焦作制作盆栽,焦作盆景历史久;从1995年建成全省第一个专业盆景园,到如今在大沙河畔建成全省领先的大型精品盆景园,焦作盆景“家底厚”;从官方制作盆景、举办盆景展,到民间协会、企业团体积极参与,焦作盆景群众基础广。
焦作盆景技艺更是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1995年以来,我市园林部门的技术标兵在全国各类盆景展览大赛中累计荣获一等奖18个、二等奖和三等奖42个。盆景文化、草木资源和人才技术基础深厚,为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焦作盆景咋发展?
以展赛为媒,擦亮焦作盆景品牌;培育盆景产业,建设盆景展示区、培育区、贸易区及配套服务区,搭建展学研销一体平台,抢占市场先机,培养“提起盆景就想到焦作”的消费习惯;延伸产业链条,以大沙河自然生态轴串联盆景种植基地、展销中心与旅游景点,打造城市南部“绿肺”,增强南部城区城市活力和人口黏性,为南北城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园林服务提质——
为美好城市奏响和谐之曲
“没想到反映后,这么快就落实了。满足了群众需求,办的都是实事!”4月28日,中站区许衡公园,市民王先生指着设置于此的一排乒乓球台说。
焦作市连续四年举办市花月季赠送活动。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吉亚南 摄
群众的满意指数有数字为证。“受理热线诉求1275件,处置数930件、处置率100%,已结案930件、结案率100%,满意率100%……”去年以来,市园林绿化中心构建的12345热线办理反馈机制,奏响美好城市和谐曲。
数字的背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园林服务质效的具体行动——
回应群众关切。路灯不亮、游乐设施破损、行道树遮挡信号灯……该中心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将群众反映的“小事”当成大事,解决群众身边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公园绿地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行道树安全两项专项整治,共排查整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9个。
优化涉企服务。帮助移植树木,解决征云金融广场项目大门开口问题;迁移和平街贯通项目涉及行道树……该中心推行“上门办、现场办、主动办、随时办、豁免办、承诺办、开门办、规范办”,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先后到北环路道路改造、中站区新园路排水管网、高新区海棠街建设等多个施工现场,办理涉及“三十工程”服务事项14件、重点项目22件,涉绿服务事项86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园林绿化中心指导下,企业参与园林建设为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谱新篇。如大沙河生态公园以及太行盆景园、都市·麦田里农业主题公园,均由国有企业建设运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0多家园林企业、涉园林业务的大型企业。
风正海阔千帆竞,百尺竿头再攀登。未来,焦作园林将以建设美好城市为抓手,持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环境。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军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胡培军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刘冠宇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