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人的执着追星造就了一座城市的网红精彩。这句话用到“卤鹅哥”和荣昌的身上,并不为过。近一个月来,不仅“卤鹅哥”的热度不减,他所极力推荐的家乡——重庆荣昌,也跟着成为网络明星城市。在网友们狂欢、各路媒体赚足流量之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级”的网络效应?我们特别推出“解码网红荣昌”系列报道,力图从更多的维度来品味其中奥秘。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千年荣昌欢迎您,来了就是一家人,这里可以免费领水和旅游攻略……”
临近五一假期,只要你下了高铁、踏上荣昌的土地,你就能感受到这样的热情。
△志愿者为游客解答疑惑
荣昌北站站前广场,一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不停地向远道而来的旅客热情喊话。在她身后,就是她的志愿者伙伴,正在为光临摊位的旅客递水、送旅游攻略,悉心为大家解答荣昌之旅的各种疑问。
△荣昌北站广场,游客可领取免费饮用水和旅游攻略
而在六公里外的夏布小镇景区,更是人潮涌动。
“来荣昌,吃荣昌卤鹅……”几十家售卖荣昌卤鹅的摊位在景区内设点叫卖,每个摊位前围满了外地游客、当地市民,商家们手上不停地切鹅、打包,嘴里也在不歇气地回答着有关吃卤鹅的问题。
这些正是“卤鹅哥”连追国际网红“甲亢哥”五座城市,拼命投喂荣昌卤鹅后形成的景象。
因为一个中年男子不管不顾地追星,给荣昌这座西南小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泼天流量,也带来了城市进化路上的深刻“裂变”。
接住
“卤鹅哥”流量
荣昌连推多项友好政策
用“一个人带火一座城”来形容“卤鹅哥”和如今的荣昌再恰当不过。
“卤鹅哥”本名林江,今年49岁。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他总觉得有些发懵。林江说,自打追完“甲亢哥”回到荣昌后,“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一天也就睡三四个小时。”
不可否认的是,穿着、举止都有些夸张的林江,的的确确“火”了,流量爆了。他的个人行为迅速被荣昌当地政府给“接管”,陆续出台了多项对林江本人的扶持奖励措施,以及推动整个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一系列政策。“教科书”级地将城市与“卤鹅哥”个人IP深度绑定,力图把网络热度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亲自“下场”接流量,在全网营造出“宠粉荣昌”的城市形象,吸引一波波全国各地游客、自媒体博主大V到荣昌。
比如,接待360创始人周鸿祎游览荣昌,品尝卤鹅、铺盖面等特色小吃。在五一假期内,腾空1.6万个公共停车位供游客无偿使用;外地游客自驾到荣昌,路边违停仅提醒不罚款;区内景区景点免门票,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
△售卖卤鹅的商家
“宠粉是荣昌全区上下的迫切需要。”说起推出的一系列宠粉措施,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委副主任张志秀表示,荣昌为何宠粉?“百姓需要、产城发展需要、文化传承需要。”
在张志秀看来,宠粉措施能为荣昌吸引来更多游客,旅游火了,市民、商家的实际收益也就更多,“市民也会满怀期盼,希望我们的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实现钱包更鼓、日子更甜的目标。”
不仅要
文旅获客
还让流量变经济增量
据统计,4月9日至27日22时,荣昌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5倍,其中夏布小镇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倍。
△夏布小镇景区内,游客如织
“我们是厂家直接摆设的摊位,仅摆了两天就已经售卖了近300份卤鹅。”卤鹅商家周女士告诉封面新闻,自己的摊位虽然每天只摆3个小时,但卤鹅都是提前售空。
“我们是4月20日开始在夏布小镇摆设摊位,这几天的销售额一天比一天高。”另一卤鹅商家陈先生说,在“卤鹅哥”和荣昌爆火前,每天营业额仅在2000元左右,而现在,半天不到就能进账2000元。
目前,卤鹅系列产品仅线上销售快递单量环比超1200%。受其带动,荣昌全区餐饮行业的消费总额也出现激增,环比增长188%。
这一切其实是一个开始。
“我们要主动接住这波流量,把游客‘引进来’、把特产‘卖出去’,让网络流量变成荣昌经济发展的增量,为荣昌卤鹅全产业链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洪波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
但如何更好地发挥流量作用,让“网红”变“长红”,乃至助推经济发展?知易行难。
“首先是卤鹅全产业链提质,我们已经提出了‘千年荣昌、百年卤鹅,百城万店、百亿产值’的目标,夯实荣昌的产业根基。”高洪波表示,荣昌已出台了“4321”工作体系,通过《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从产业链布局、品牌标准、人才培育到营销推广进行系统规划,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布局。
“卤鹅哥”事件后,卤鹅就不再只跟吃相关了。目前,荣昌已陆续收到几十家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希望主动上门出投资,包括食品加工企业、羽毛球生产企业、羽毛球拍生产企业以及羽毛球赛事运营方等。
△商家售卖卤鹅
“除了抓好卤鹅产业,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高洪波表示,荣昌是“一都三城”,即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这四张名片荣昌也将持续擦亮。
同时,荣昌还要将卤鹅与马拉松、低空飞行等赛事活动结合,持续提档升级卤鹅IP。
“偶然红”到
“一直红”
需要深度绑定流量与文化
近年来,纵观像荣昌这样突然爆火的城市、地区并不少。
哈尔滨因“南方小土豆”现象带动冰雪旅游井喷,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全网,甘肃天水因一碗“麻辣烫”带动城市文旅爆发,伏羲庙、麦积山石窟游客激增;河南开封的“王婆说媒”让万岁山武侠城进入人们视野……
“偶然红”要成为“一直红”,要素发展需要下功夫。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看来,其关键在于,将文化资源植入消费场景。
“流量现象、体验与当地文化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既平衡网红效应与长期品牌建设,又避免了过度依赖单一热点,可实现‘网红标签’到‘文化符号’的升级。”罗兹柏认为。
他表示,除了吃卤鹅,荣昌如果能把握住“中国西部陶瓷之都”的历史根基,或许就不失为转型提质的关键。
“卤鹅和陶都都是荣昌的符号,一个是‘生活烟火’,一个是‘文化历史’,二者天然具有互补性,通过陶瓷文化和旅游体验结合,让文化符号渗透到‘网红’城市的方方面面,荣昌或许就能构建起不可复制的城市辨识度。”罗兹柏认为。
“将文化符号与流量深度绑定”的看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际传播与媒介话语研究中心主任吴明华也颇为认同。她还表示,一个地区从“偶然红”转变为“一直红”,按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性规划也至关重要。
“现有的网红经济内容同质化严重,也多是短暂的,这时候要想转型就要有长期规划,例如如何设计主题旅游线路的开发、多元化网红主体的培育、持续性的内容创新等等。”吴明华说,荣昌可以以卤鹅为入口,结合当地的非遗技艺开发沉浸式消费场景和文化体验,打造“吃卤鹅——听故事——买非遗”的深度体验闭环。
△荣昌城市更新——种植鲜花
同时,荣昌还可与川渝周边区域联动,将短期流量沉淀为城市文化IP,转化为长期品牌价值,构建起文旅共同体联动破圈。
“这种‘文旅共同体’模式不仅能突破地域流量天花板,更重要的是形成‘文化——产业——传播’的良性循环。”吴明华表示,唯有将瞬时爆发的网络热度转化为持续创新的文化生产力,方能在城市竞争新赛道中建立长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