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鸡泽县,面积仅有337平方公里,在该市各县(市)区中仅比广平县稍大一点,就算在全国的范围内,鸡泽县也在面积最小县中列第25位。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在历史上境内曾经存在过5个古城,为何会这样?



鸡泽县在邯郸市的位置

先来看看鸡泽县的历史沿革,据清乾隆《鸡泽县志·建置》记载:

春秋卫地,鲁襄公三年,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同盟于鸡泽。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广平郡,后汉属巨鹿郡、魏郡,晋、北朝,隋初属武安郡,大业三年(607年)改广平县为鸡泽县,城于周之古城(即今旧城),寻省。隋末置普乐城,为县(即今贯庄村北空城),陷于窦建德,遂废。唐武德四年复置鸡泽于冯郑堡。五代石晋徙治于古城东二十里(城湮无考)。金天会中,城兵火徙治北台头(即今县治,《旧志》:天会中寄治于北台村。大定元年始筑城,即今治。)



清乾隆《鸡泽县志》中的疆域图

在这段记载里,已经列明了部分曾存在过的古城,而在这部县志《古迹》中对古城遗址记载得更为精确和全面:

广平旧城,在县东十五里,即今旧城营,隋改为鸡泽。

普乐城,在县东南二十里贯庄,唐初置县,后为窦建德陷,遂废。

鸡泽旧城,在县西南冯郑村,唐武德置,石晋徙治于古城东二十里,城湮无考。

建德城,在县南三十五里,有故城二,东西相值,传窦建德屯军处,今查在南双塔村西遗址尚在。

黑闼垒,在县西南三十里瑧底村北,唐太宗平刘黑闼所筑,《读史方舆纪要》:刘黑闼据洺州时所筑,因名。

从记载来看,有两座城与隋末唐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刘黑闼有关系:建德城、黑闼垒。



1884年《畿辅通志》中的鸡泽县舆图

窦建德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称夏王,建立夏国,建都乐寿,后迁都洺州。洺州的治所就在鸡泽县西南50里的永年区广府镇,如此的距离,鸡泽县一带在那时可谓是京畿腹地。窦建德所建的“建德城”即今天的双塔镇,位于鸡泽县城与广府镇之间,它与鸡泽县城一起成为了首都梯次防御的一环。

窦建德在武德三年被秦王李世民擒俘并斩杀于长安。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于武德四年继续斗争,五年正月自称汉东王,仍都洺州。唐太宗李世民为平刘黑闼,于鸡泽县城县西南三十里瑧底村(疑为双塔镇北的申底村之讹)北建筑了一座城池或者堡垒,被后世称为“黑闼垒”。

以窦建德和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前仆后继进行反隋反唐斗争达12年,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支重要力量。

建德城、黑闼垒是与战争有关的城池,而鸡泽县内其他的古城则与古代设置鸡泽县治所有关系。



隋末唐初的夏国与江东国

鸡泽县初设于隋大业三年,至今1400多年,与邯郸市内的馆陶、魏县、武安、涉县等设置于秦汉时期的2000多年古县相比,无疑年轻得多。但是,鸡泽县曾经的治所,设置于不同地点的数量无疑却是最多的,这是因其特殊的地理地形所导致的。

清乾隆《鸡泽县志·形胜》形容鸡泽县:“右绾沙洺,左萦漳滏”就是真实写照。在《山川》中记载鸡泽县竟然有7条主要河流:

洺河,在城西五里。

沙河,一名湡水,在城西十里。

牛尾河,原名旧滏河,在城西。

滏河,在城东十五里。

漳河,原在曲周界与滏河合流入县境,本朝康熙二十三年漳水东徙,复与滏分,自此境内无漳,其故道在县东二十里。

兴隆河,在县东,自滏河西岸邢家堤开渠,西至吴官营,西北……至东关外入城濠。

文明河,在县东,乾隆九年知县李世基复滩。



1941年《河北省分县图》中的鸡泽县

虽然在康熙年间漳河东迁至馆陶县入卫河,但是作为面积很小的县域来说,有数条大河,对县民生产生活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鸡泽县地处沙河、洺河冲积扇与滏阳河、漳河故道交汇处,地势低洼,洪水频发,形成大片沼泽湿地,这种地形适宜鸡类生活,“鸡以氏泽,泽曰鸡泽”,“鸡泽”因而得名。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洪涝频发,给鸡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乾隆《鸡泽县志·山川》中记载:

……鸡以泽名,地势卑下,为广郡众流所归,自古然矣。……滏阳沸湧于东郊,洺沙旧滏于西鄙……

《山川按》则曰:

鸡泽,地势洼下,为众流所汇。



乾隆《鸡泽县志》“灾祥”中大部分是水灾

在这部县志的《艺文》中也不乏对这种现象的描述:

《邑令朱公治河记》:

吾邑之水四利害各殊:洺利多害少,漳利少害多,沙及旧滏皆有害无利,而旧滏害小、沙害大。……比来,无岁不水,水必大,且久河流所及十五村,森然巨浸中,自夏涉冬率四五月始涸,不得农,有流离他乡者。

《邑侯王父师治沙碑记》:

鸡以泽名,洼下区也。滏东洺西,交流境内。夏秋时雨潦,泛溢为害。

这种地理形势,虽宜鸡类生活,但非人民所居乐土,所建之城当然时常受到洪水的影响,也就有了不同的时代,选择不同的地点设置县治的状况。



民国地图中的鸡泽县城

即便是在金朝天会中将县治设在今天的县城位置后,城池仍然频繁受到了洪水影响,在明成化十八年,城“没于水”,嘉靖年间“巨浸中数日,垣南门半圮,东西两门圮,行人便道、管钥、驰防几不能。”

众多河流必经的低洼之地、隋末唐初的农民起义使得这个仅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冀南小县却曾经拥有5座城池,不得不令人赞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鸡泽县城卫星图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