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善变立场,欧洲和乌克兰认识到,其所期望的“正义的和平”可能在短期内都难以达成。为了防止乌克兰出现严重的军事溃败,全面武装乌克兰几乎成了欧洲最现实的安全选项。近期,欧盟委员会打算用欧洲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乌克兰迅速武装起来,制定了一套“豪猪战略”。
2月5日 ,在波克罗夫斯克前线作战的乌克兰第25独立空降旅士兵将安装调试好的无人机 搬运到发射装置上 新华社发(彼得·德鲁克摄)
这个拟将乌克兰打造为一个“武装到牙齿”防御实体的“豪猪战略”,本质上是一种以低成本、非对称防御为核心的地缘军事策略,形式上通过强化乌克兰的防御能力,使其成为对手“难以吞下”的军事存在,增加俄罗斯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成本与风险,并为欧洲重新武装争取时间和空间。
欧洲安全重要屏障
乌克兰是欧洲领土面积较大和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欧洲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北约和欧盟多轮东扩之后,它成为俄罗斯和北约、欧盟国家之间的中间地带,曾被各方视为地缘政治的缓冲空间。
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乌克兰在外交和安全上完全倒向西方,成为西方在地缘政治上围堵和牵制俄罗斯的“马前卒”。为此,欧盟开始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将其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北约则积极提升与乌克兰军事合作,将其视为“准盟友”。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不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也被欧盟视为欧洲的安全危机。欧盟多次表示,支持乌克兰的安全就是保护欧洲安全。
虽然西方的全力支持没能帮助乌克兰逆转战局,欧盟的目标也将原先的“乌克兰必须赢得这场战争”改为“俄罗斯不得获胜”。但是,欧盟支持乌克兰的基本立场并没有软化,确保“乌克兰不能输,俄罗斯不能赢”仍然是欧盟安全政策的底线。
在欧洲一些国家看来,如果乌克兰输掉这场战争,俄罗斯可能会进一步威胁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甚至危及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的安全。因此,把乌克兰武装成“豪猪”、将其打造成为保护欧洲安全的重要堡垒,就成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一部分。
双方优势互补
事实上,欧盟启动“豪猪战略”很大程度是对特朗普俄乌政策的反制。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美国迅速调整美对俄乌冲突的立场。特朗普曾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切实际”“乌克兰不太可能收回所有土地”,更直言:“美国不会在结束俄乌冲突的协议中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还称:“乌克兰不可能恢复到2014年的边界。即将来与俄罗斯举行和平谈判时,不可能要求俄方归还克里米亚,毕竟这不太现实。”
美国这些颠覆性立场无疑让欧洲和乌克兰深感不安。在外界看来,这是美国主动对俄做出战略上的重大妥协。特朗普将俄乌和谈的重点放在美俄战略沟通,不让欧洲和乌克兰上谈判桌,并且无视欧洲和乌克兰在安全和领土上的战略诉求。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最终迫使欧洲和乌克兰从“苦口婆心”地游说转变为“绝地反制”。从3月开始,欧盟先后提出了组建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和武装乌克兰的“豪猪战略”。这些尝试都表明,欧洲正尝试构建起“没有美国”的欧洲安全架构,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地缘安全危机。
欧洲之所以提出“豪猪战略”,主要考虑可以与乌克兰实现优势互补。“豪猪战略”是欧盟“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欧盟出钱帮助乌克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购买武器,二是利用欧盟的技术和资金帮助乌克兰武器国产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快速交付。虽然欧盟在3月就通过总额达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是现实情况却与计划存在明显的落差,欧洲军工提速十分缓慢,难以满足俄乌冲突和“重新武装欧洲”的需求。以155毫米炮弹为例,欧洲军工企业曾承诺在2024年初将产能提高至100万枚,但实际产量仅为55万枚。
反观乌克兰,在西方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其军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多达800家,雇员30多万名,产值从战前约10亿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以无人机为例,生产无人机企业的数量从2022初的35家猛增至2024年末的200家,年产量超150万架,并计划2025年进一步增长到400万架。这些无人机涵盖FPV自杀无人机、侦察无人机及航程超1000公里的远程型号,如果2025年目标实现,乌克兰将成为全球无人机产量最大的国家。
其中,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导弹防御系统等,英国则在军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战装备方面提供了帮助,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乌克兰生产防空系统和维护装甲车,法国泰雷兹与乌克兰合资生产电子战和雷达装备。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2024年国产装备在乌军中已占30%。
乌克兰国产装备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据了解,乌克兰2025年榴弹炮每月的产量超过20门,而2023年仅为6门,榴弹炮价格每门约250万美元。相比之下,欧洲制造商需要更长的周期,且价格更贵(每门约430万美元)。乌克兰军工产业的优异表现也让一些欧美经济学家和军事分析家乐观地认为,乌克兰有望在战后成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豪猪战略”不仅可以帮助乌克兰实现军工国产化,还有望通过产业优势互补提升欧洲整体的安全能力。
欧洲的国际秩序观
俄乌冲突不仅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地缘安全危机,也折射出他们之间严重的国际秩序观冲突。冷战结束后,西方针对一些东欧地区国家不断输出西方价值观,推动北约东扩,追求单方面的安全最大化,无视其他国家的安全关切,导致地区安全互信严重受损。其本质上是维护西方的霸权、挤压其他国家的安全空间和国际话语权。自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之后,欧洲更是将乌克兰视为“西方阵营”的成员,将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视为向东防御的重要举措。
欧盟此次提出全面支持乌克兰的“豪猪战略”,不仅是在对抗俄罗斯主张的现实主义国际秩序,恢复欧洲在全球政治中的影响力,也是回击特朗普的国际秩序观挑战。
特朗普的国际秩序观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强调单边主义和实力竞争,其本质是对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颠覆性重构。不再强调西方传统的价值观,转而主张“以实力求和平”的准则。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主张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换取美国战略安全和战略重心“脱欧入亚”,体现了其“实用主义外交”特征——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目前看来,“豪猪战略”是否能实现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困难。从政策上看,欧洲能否保持团结决定了这个战略的效果,欧盟经常因分歧严重而导致行动迟缓;从经济上看,实现“豪猪战略”需要足够的财政支持,能否每年拿出400亿美元对欧盟来说是一大考验;从战略层面上看,“豪猪战略”能否有效还要取决于对手的决心,因为在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的时代,“豪猪战略”的威慑效应前提是对手始终保持理性克制而不动用“灭绝性武器”。
本质上,“豪猪战略”并没有改变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棋子”角色,增加的只是冲突的成本,也没有降低冲突的风险。即使乌克兰成为“豪猪”,俄罗斯仍可能通过大规模军事进攻或高科技武器破解“毒刺”,而过度武装乌克兰可能进一步激化俄乌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俄乌冲突的升级和失控。(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
原标题:《为了反制特朗普,欧洲祭出了“豪猪”战略》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