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强
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近年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2024年1月,中乌决定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
乌兹别克斯坦诗人纳沃伊说:“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山东省级主流媒体能与乌兹别克斯坦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塔什干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以“青春之约”为纽带,推动中乌文明互鉴。
01/外方院长11年见证中乌文化交流
青春之约,是心灵相通的奔赴。
走进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海报、字帖和剪纸等学生作品映入眼帘,走廊内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这所孔子学院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合作建设,于2014年正式揭牌。除本部外,在当地已有5个中文教学点。
今年79岁的ShakhriyorSafarov是乌兹别克斯坦著名的语言学家,2014年起担任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首任外方院长,曾荣获“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他说,中乌两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密切。山东是孔子的家乡,历史文化资源厚重,非常乐意在创新教学体系、文化融通实践、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加强议题设置和合作交流。
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李庆庆告诉闪电新闻·山东国际传播中心记者,山东是他的“第二个家乡”,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现在有不少学生专门到学校学习中文,我也会推荐他们找机会到中国、到山东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生活”。
(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李庆庆接受闪电新闻·山东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采访。记者 董光强 刘桓廷 编辑 王子豪)
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项伟说,希望借助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内外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推动中文教育、促进文明互鉴、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友人Aasdbek Shavkatov是一名00后青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2018年,他曾在兰州财经大学留学,目前在塔什干从事文旅行业。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中国,恰逢出生的2000年是中国的生肖龙年,所以取了个中文名“施小龙”。“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山东,希望有机会能到山东感受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魅力”。
在乌兹别克斯坦从事经贸工作的史志勇说,目前正在筹备乌兹别克斯坦山东商会,愿意发挥作用,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推动山东企业“走出去”,让更多外国友人感知“机遇中国·活力山东”。
02/“东方放映室”讲述中国故事
青春之约,是令人欣喜的重逢。
山东省与撒马尔罕州是友好省州,合作日益频繁。在世界遗产之城撒马尔罕,有一所声名远扬的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与这所大学的缘分,始于2024年8月。彼时,首个海外“山东之窗”在此落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人文交流基地“东方放映室”同步揭牌,并定期展播优秀纪录片、短视频、举办线上线下活动。
当地时间4月25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获赠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中俄双语版精品纪录片集锦,这也意味着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东方放映室”的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实。吴雯是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目前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做国际中文志愿者教师。她激动地说,很荣幸见证“东方放映室”迎来“娘家人”。
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翻译传译学系主任TakhminaAkramova说,学校有专门的院系培养中文翻译,愿意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在青年翻译人才交流方面加强合作,也希望通过山东广电的平台多了解山东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
(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翻译传译学系主任TakhminaAkramova接受闪电新闻·山东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采访。记者 董光强 刘桓廷 编辑 方蕾)
纪录片是跨越地域进行国际传播的“世界语言”。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Muhtor G.Nasirov曾到北京、甘肃等地交流,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勤劳好客,对中国的生态保护更是兴趣浓厚。当得知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河之洲》《大泰山》等纪录片后,他表示一定要认真欣赏,通过镜头领略中国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副校长Akhatov Akmal Rustamovich说,学校与中国多所高校有合作,希望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能够在多媒体平台宣介学校发展情况,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到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学习,同时也愿意推动更多学生到中国留学、到媒体机构深造。
03/“请帮我下载闪电新闻”
青春之约,是跨越山海的邂逅。
在撒马尔罕青年媒体中心,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正在忙碌着——有的沉浸于传媒知识课堂的浩瀚海洋,有的专注拍摄、剪辑视频……
这里是乌兹别克斯坦青年事务署支持实施的项目,功能涵盖青年技能与创业、职业规划等,致力于为有才华、富有创造力、想要在新闻领域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提供支持和资源。
“请帮我下载闪电新闻”,在了解到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内容生产、精品创作、国际传播、技术赋能等方面的做法后,撒马尔罕州青年事务局州管理局新闻秘书Charos Saidova现场咨询,并在应用市场下载了闪电新闻。“我想更多了解山东、了解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媒体发展方面的探索,也希望在人员往来、青年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乌兹别克斯坦的优秀青年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进行锻炼学习”,Charos Saidova满怀期待。
传媒,在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青年交流的载体,更是全球化时代公共对话的场域。4月20日,《山东新闻联播》播发《我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大棚》,讲述了山东寿光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守波“跨越山海去种菜”的故事,引起当地民众和不少媒体的关注。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乌兹别克斯坦公司总经理陈鑫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与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取得联系,表示要进一步挖掘其务实耕耘的幕后故事,向更多乌兹别克斯坦友人讲好中国故事。
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盛阔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融入和服务国家总体外宣工作大局,特别是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常态化、多渠道搭建青年交流的桥梁,让更多国际青年在具体、鲜活的交流中加深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