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间的对抗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期间美国也试图介入进行所谓的“调解”,不过三方始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月27日这一天,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地区再次爆发激烈冲突。让人惊讶的是,战场上竟然出现了朝鲜军人的身影。

到了4月28日,普京公开发表声明,对朝鲜派兵协助俄罗斯收复库尔斯克州表示感谢。他还提到,俄罗斯会信守双方的约定,一旦朝鲜遭遇战争,俄方将提供军事支持。那么,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协议呢?





库尔斯克战役

2025年4月,俄乌战场迎来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一支大约1.1万人的朝鲜部队突然出现在库尔斯克前线。朝中社对此进行了高调报道,称这是履行条约义务的重要行动。

根据俄军总参谋部的报告,朝鲜军队主要负责后勤补给线和侧翼防御任务。他们严格的纪律性和不惜一切代价的作战风格,使得乌克兰军队措手不及。



实际上,北约的情报部门早已察觉到这一迹象。早在2024年初,俄朝边境的铁路运输量就显著增加,卫星图像显示,大批朝鲜士兵正在俄罗斯远东基地接受训练。一位退役的俄军军官透露,朝鲜军队擅长阵地战和夜袭,正好弥补了俄军机动性不足的问题。

朝鲜参战的背后也有其实际考量。首先,这是向俄罗斯索取军事技术的一个筹码。2025年5月,俄罗斯同意向朝鲜提供S-400防空系统部件和伊斯坎德尔导弹技术,条件是朝鲜继续派遣至少5000人驻扎在顿巴斯地区。



金正恩希望通过国际贡献来提升国内威望。朝媒将库尔斯克之战称为第二次祖国解放战争,阵亡士兵被追授为“共和国英雄”,其家属还能获得双倍的配给粮。此外,俄罗斯与朝鲜在舆论战上也配合默契。

普京将阵亡的朝鲜士兵称为俄罗斯的英雄,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也表示,朝鲜参与作战行动证明了两国之前签订协议的有效性,尤其是2024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的第四条内容。



如果其中一方受到其他国家或多个国家的武力攻击并进入战争状态,另一方将立即以所有可用手段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关于军事援助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遏制意义,只有在条约签署方之一遭遇入侵时,相关条款才会启动。

这种说法成功地将朝鲜参战描绘成正义的行为,尽管乌克兰指责其违反联合国决议。有趣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并未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分析认为,中俄的否决权让西方国家有所顾忌。





俄朝“合作”

俄朝军事合作的基础是2024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份文件的核心条款非常直接明了,一旦某一方遭受武力攻击,另一方必须全力支援。用普京的话来说,这是“对北约东扩的一种回应”,而朝鲜则将其视为打破西方封锁的一个突破口。

条约谈判并非一帆风顺,俄方最初希望将“共同防御”的范围限定在“本土遭入侵”,但朝鲜坚持要纳入“海外利益保护”,例如驻外军事基地或盟友领土。



最终的妥协结果是,条约第四条仅适用于“缔约国主权领土”,但补充条款允许双方通过附加协议扩展合作范围。这种模糊性为后续操作留下了空间,比如,俄方可声称库尔斯克州是“俄领土”,而朝鲜则将其定义为“履行条约义务”。

朝鲜拥有大量的苏式武器库存和廉价劳动力,军工厂工人的月薪不到50美元,却能全天候轮班生产。2023年9月金正恩访俄时,双方就“炮弹换卫星”达成了共识,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数百万发炮弹,俄罗斯则承诺协助朝鲜升级导弹与航天技术。



条约签署后,合作迅速展开。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成为中转站,朝鲜货轮频繁卸下装满122毫米火箭弹和152毫米榴弹炮炮弹的箱子。这些武器被贴上“民用机械零件”的标签,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乌克兰前线。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入驻朝鲜咸镜北道的兵工厂,指导改造生产线以适配俄军现役装备。条约第四条最受关注,“共同防御”条款被西方称为“东亚版北约条款”,但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强调,这只会在“一方遭入侵时”生效。



尽管如此,美韩两国仍然感到不安。如果朝韩冲突爆发,俄军介入的可能性已从理论变为现实。2024年10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提议在朝俄边境设立“联合防空区”,虽然未获通过,但这暴露了俄方试探底线的意图。



东北亚变局

俄朝合作正在动摇西方主导的制裁体系。欧盟试图施压中国切断中俄贸易通道,却遭到中方反问欧盟何时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与此同时,印度、越南等国家开始探索“去美元化”结算方式,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

中方的态度则显得耐人寻味。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但智库报告显示,中国学者对俄朝军事互动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牵制美日同盟的缓冲区,另一部分人则警告朝鲜拥俄自重可能破坏半岛稳定。



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充满矛盾。一方面,它削减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默许俄朝合作;另一方面,又宣布在关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激怒中国。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连盟友都难以捉摸。

东欧国家要求北约增加驻军,德国却推动欧安组织主导调停工作。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赞普京捍卫传统价值观,波兰总理图斯克则警告新的轴心正在形成。这种分歧削弱了欧盟对俄统一阵线,却让莫斯科找到了分化瓦解的机会,国际局势变幻莫测。





普京的感谢信与朝鲜的参战声明,表面上看是俄朝关系的“巅峰时刻”,但实际上暴露了双方的战略困境。俄罗斯需要更多的人力对抗北约,而朝鲜则试图通过战场表现换取生存空间。

这种合作能够维持多久,取决于一个现实问题:当俄罗斯的军事库存耗尽,朝鲜的百万大军是否还能填补这个缺口?



对于全球局势而言,这场合作更像是一记警钟。当大国博弈进入“拼盟友”阶段,小国的站队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韩国开始讨论“自主核武装”,日本加速修宪扩军,美国则在犹豫是否重新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