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露地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镇种植露地蔬菜总面积连续三年突破6万亩。今年,庆和镇在特色种植领域持续发力,成功引入新品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老品种也在稳步增产,持续焕发生机。

走进庆和镇太平河村设施农业园区的大棚,一片繁荣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手持种苗,仔细丈量着栽植的距离,随后小心翼翼地将种苗埋到土里。眼下他们正在种植的,就是庆和村今年新引进的品种——“贝贝南瓜”。

庆和镇庆和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林介绍,“我在山东寿光考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贝贝南瓜的确适合沙性土壤。我们庆和的土质适合种瓜科类,因为我们林地和荒地是沙性土壤比较多,所以说适合种贝贝南瓜。今年2025年春季,咱们先栽植了13亩地‘红贝贝’南瓜。”

之前的庆和村主要种植铁杆大葱、桔梗等,对于贝贝南瓜的种植经验很缺乏。张海林说,每一个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都有关键的注意事项。为确保贝贝南瓜在科尔沁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张海林多次到山东寿光学习考察,并且聘请专业技术员为贝贝南瓜的种植“保驾护航”。

“它这个周期是三个月90天,温度好一点儿呢,80天左右就下来了,果子就熟了。在这个期间掐尖、打腕、喷花等很多技术上的活,我们得请专人过来指导。到伸腕儿了,四五十公分长了,就得把技术员请回来了。”张海林说。

由于庆和村没有适合“红贝贝”南瓜生长的春棚,庆和镇政府积极帮助庆和村协调了太平河村设施农业园区的13个春棚。在拓展新品种的过程中,庆和村得到了包括资金等方面的诸多帮助。这也让第一年种植贝贝南瓜的庆和村信心倍增。

张海林说:“咱们今年是第一年,第一年合作社先引领一部分人先种,有不少村民问我,你们要种成功了,明年我们就跟你干了。”

不仅庆和村引进了新品种,太平河村今年同样有新动作。口感好、经济效益高的香瓜和储存时间长的山东大葱,赢得了太平河村的青睐。庆和镇政府也同样密切关注着太平河村特色种植的发展,并及时为其发展提供支持、“铺路搭桥”。

庆和镇太平河村党支部书记钱立军说:“我们镇里支持我们水电,还有协调变压器,还有井,都给我们配齐了。”

在新品种不断引入的同时,原有的老品种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庆和村今年种植大葱895亩,比去年增加300亩,红干椒1915亩,比去年增加200亩,圆葱430亩,比去年增加120亩,西瓜540亩,比去年增加80亩,桔梗800亩,比去年增加500亩。这些老品种在太平河村基本都有种植,而且相较于去年,今年整体上还要再增加2000亩。

“我们2025年太平河村种的蔬菜面积多,大约在5000多亩,有红干椒和鲜椒,他们这一个就是2000多亩,今年大葱有1500亩,圆葱有2500亩,花生有1000多亩,这是我们2025年的绿色种植。”钱立军说。

据了解,今年庆和镇种植新品种“红贝贝”南瓜13亩,预计露地种植“绿贝贝”南瓜3000亩,此外,老品种红干鲜椒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大葱、圆葱、白菜等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庆和镇在特色种植领域,新品种成功“落户”、老品种稳步增产,为全市“菜篮子”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庆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崔广河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的生产基地优势和基础设施储备,构建‘基地+仓储+冷链运输’的一体化运营机制,通过注册‘青耘庆和’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不断延长蔬菜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钱袋子’。”(王颖、魏世军、林恒)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