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众多夹馍的品类当中,腊汁肉夹馍应该是消费量最大的,也是来西安旅游的游客必打卡的网红美食小吃之一。



不过,不知道具体从哪一年开始,西安腊汁肉肉夹馍的单价就冲到10元往上,甚至有涨到20元高价的趋势。

小编特意查了一下数据,国内猪肉的价格在2018年初达到高峰,那一年,中国生猪养殖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影响,导致生猪存栏减少,市场供应紧张,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一斤猪肉的价格甚至达到3,40元每斤。之后猪肉价格略有回落,但是西安肉夹馍的价格就再也降不回去了。



从之前的5,6元一个的肉夹馍,到现在动辄十几元一个,不仅让西安本地市民抱怨越来越吃不起,就连外地游客都有意见了。

也许是猪肉价格平稳回落,也许是消费大环境下行,西安最近市面上6元一个甚至是5元一个的肉夹馍,越来越多见。

据网友“上官云飞文化”发布的消息显示:钟楼附近有一家腊汁肉夹馍卖到了6元/个。据说老板的动机是:就为让顾客吃上十年前的实在价。希望带了个好头,所有的肉夹馍都降价。



实际上,6元一个的肉夹馍在西安也不是找不到,比如西安市长安区青年南街上的渣渣辉肉夹馍就坚持这个价格好多年,也成为很多西安食客追捧的对象,不过如此良心的商家,确实少见。



商业经营当然要赚钱,面临房租、人工等多重压力的餐饮老板们,既然已经涨价成功了,自然就不愿意再降回去。

显然,在猪肉价格相对平稳,已经回落到十几元一斤的情况下,肉夹馍还维持在十几块一个,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不仅是肉夹馍,有类似情况的还有凉皮,无论是秦镇米皮、岐山擀面皮、汉中热米皮,这几年也都开始了涨涨涨的节奏,从以前2,3元一份的亲民小吃,变成5,6元甚至是十几元一份。

怪不得打工人越来越难,工资不涨,肉夹馍、凉皮却是天天涨,不难才怪。



早在2007年,兰州市曾经就针对涨幅高达36%的兰州牛肉面推出限价政策,物价局联合兰州市多个部门和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等出台文件,把市区牛肉面馆(店)划分为四个级别,并限制每个级别的最高售价。要求普通级大碗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不超过2.3元。



有关部门一刀切的“限价令”,对于企业纯粹的商业行为是否真的有约束?

但至少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兰州推出“限价令”的前提是比对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兰州牛肉面价格的涨幅,如果两者相差较大,那必然会影响民生幸福指数。



正如同兰州牛肉面一样,肉夹馍、凉皮也是作为西安市标志性食品和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定价的前提,首先考虑的是民生价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肉夹馍、凉皮这些基础快餐的地位,不亚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暖和公交票价,过分地去强调市场性而忽略特殊性,是不符合实际的。



一味地涨价却不考虑民生,如果没有人来管,那百姓就只能选择少吃甚至不吃了,而这样下去,又会反噬餐饮店面的生意。

说到底,如果一切回归市场规律,那无非就是餐饮门店和消费者互相博弈和权衡的结果了,价格实在太贵,那就大不了不吃了。(图片来源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