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国的军队建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李九龙和梁光烈两位解放军将领,成长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在治军风格上也有所区别。
他们分别彰显了中国军队的两大特点。
一方面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军队的实力。
李九龙和他所代表的艰苦朴素精神
李九龙生于1929年,此时的中国外有苏俄侵略,内有军阀混战,局势一片混乱。
1945年,年仅16岁的李九龙加入了八路军队伍,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了他的参军生涯。
革命时期,李九龙跟随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重大战役,荣立大功四次。
新中国以来,他参与了多次剿匪和解放任务,后又在抗美援朝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创下了辉煌战果。
年轻时的李九龙就表现出“打仗不怕死”的英勇气概。
1948年,18岁的李九龙第一次参与战斗,就在新立屯战斗中被弹片击中肩膀。
在简单的包扎后他再次投入战斗,直至失血过多后昏迷。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中,李九龙多次负伤,到2003年去世时还有三枚弹片在他的身体中没能取出。
在衡宝战役中,李九龙带领部队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冒雨连续行军36个小时,最终打下围剿俘虏敌军精锐多人的卓越战绩。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的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也都是中国军队在环境恶劣、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历经万难才取得的胜利。
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从军经历,给李九龙后来的治军思想带来了深远影响。
进入和平时期,李九龙也没有放松队伍建设。
依旧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坚持从严治军,整顿纪律作风,引领机关和部队正规化建设。
在个人生活中,李九龙保持作风清廉,自己生活朴素,不为家人争取特权。
1990年,李九龙由济南军区调任总后勤部,全家随行的行李少到装不满半辆卡车。
虽然自己因卓越战功被越级提拔,最终晋升至上将军衔,但他没有给子女的前途进行任何特殊照顾。儿子李晓明参军时被要求在父亲信息那一栏填“无”。
三年后,李晓明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复员,回到地方后的工作只是一名基层锅炉工。
正是这种由革命时期传承下来的艰苦朴素的品质,锻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
梁光烈和他所代表的新世纪强军思想
梁光烈生于1940年,1958年参军,以一名基层工兵的身份,在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中进行了九个月的战备守卫任务。
此时的中国已经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又以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彰显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全国全军正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姿。
随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中国军队的转型。
梁光烈所代表的新世纪将领,开始追求国防现代化建设,展现出了更加灵活全面的治军策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武器先进的敌人,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不得已选择用牺牲更多的军人性命的方式来换取胜利,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拿着刺刀也要拼尽全力抵抗侵略。
而随着新中国军队装备的进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有了更大的选择权。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梁光烈就深谙要用最少的伤亡夺得胜利的道理。
在带领20军作战时,使用了更加精准的作战策略。
投入战斗前,梁光烈跟随司令员杨得志到前线进行了地形考察,同时侦察了敌方军队的部署情况。
详细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梁光烈同其他将领一起调整作战策略。
最终在他的作战方针下,中国军队仅用8天就扭转战局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梁光烈还创造性的在中国军队中使用特种作战,展现出中国军队精锐力量在战场上灵活强悍的作战本领。
他组建起了一支由20军精锐士兵构成的“老山第一侦察大队”,这支队伍在武装突袭、拔除据点、抓捕俘虏等方面表现极佳。
以至于后来陆军各部纷纷学习,组建起了各集团军的直属特种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全面的作战军种,协同作战的问题随之而来。
1999年,梁光烈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在台海局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他在南京军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调整部署。
通过统筹三军部队,梁光烈成为了解放军第一位能够同时指挥海陆空三军的大军区司令,打造了海陆空一体化的作战模式,开创了解放军三栖作战的先河。
2002年,梁光烈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在全军最高统帅部贡献力量。
迈入新世纪,中国军队不断拓宽军事外交的广度和深度。
截至“十一五”期间,以梁光烈为代表的中国军方已完成与150多个国家的军事关系建交。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以及国际救援任务,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新世纪的中国军队,更加重视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科技力量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中国在无人机、电子对抗、高超音速武器等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发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力的巩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
2009年10月,面对中国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威廉·科恩无奈地说说:“已经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
可见,中国军队不断提升的实力,对美方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两个时期将领代表的渊源
1985年,人民解放军为落实党和国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决策、响应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的号召,执行百万大裁军。
队伍精简改编后,由梁光烈担任军长的第二十集团军归属济南军区。
梁光烈的顶头上司,正是被越级提拔至济南军区总司令的李九龙。
这两位为新中国立下卓越功勋的著名将领之间还有着这样深刻的渊源。
李九龙和梁光烈分别代表着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的治军特点。
敢于斗争、艰苦朴素,与时俱进、接轨世界。
新时期的中国军队,既坚持继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又始终处于世界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前列。
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以卓越的战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提振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信心。
相同的是他们一直站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最前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内走在支援重大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们既要牢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军人驱除敌人的伟大功绩,又要对新时代的中国军队充满信心。
结语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这在百年前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血淋淋的教训。
有了强大的国防,就可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地位和安全,这在近期的中菲涉海争议事件中可见一斑。
梁光烈说:“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局势紧张。
中国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持续向好的发展,正是因为有着党的引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的的强大保障。
我们作为普通百姓,要牢记军人贡献,尊重军人,支持国家国防建设。
关于两代军事将领治军风格的差异,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