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做过CT检查?在医院查肚子、肺部、头部,医生常常会建议做CT——确实,它是诊断利器,但你知道吗?CT也在“悄悄”增加我们的患癌风险。
最近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的一项研究对美国的CT使用情况做了预测分析,结果有点令人警醒:2023年,美国约有9300万次CT检查,这些检查预计会导致 终生新增约10.3万例癌症。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CT相关的癌症可能会占到每年新发癌症的5%!
什么是CT?为什么它会致癌?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级的影像检查方式,它通过X射线对身体内部进行“切片式”成像,帮助医生看清器官和组织的细节。但CT产生的电离辐射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虽然每次检查的剂量不算高,但随着CT使用越来越频繁,全社会累积的辐射暴露就不容忽视。
这项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
这项研究用了2018到2020年间美国多个医院的真实CT数据,模拟预测了2023年CT检查带来的长期癌症风险:
9300万次检查,覆盖 6150万名患者,其中包括 257万儿童(儿童每次接受CT后的致癌风险更高)预计新增癌症约10.3万例,肺癌最多(约2.2万例),其次是结肠癌、白血病、膀胱癌,女性中乳腺癌也是常见类型之一(约5700例),特别要注意:腹部/盆腔CT和胸部CT贡献了最多的新增癌症,分别占全部风险的37%和21%。
孩子做CT要特别谨慎!
虽然儿童只占CT人群的4.2%,但他们身体对辐射更敏感、寿命更长,因此一旦接受CT,终生的癌症风险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做CT前,一定要慎重评估必要性。
那我们还要做CT吗?还是能不做就不做?
不是不能做!CT是救命的工具,关键在于是否真的“有必要”:
可以做的情况:
交通事故后要排除内出血
怀疑肺栓塞、脑出血等急危重症
癌症筛查或复查需要详细成像
可以考虑替代的情况:
疑似阑尾炎?B超可以先看
定期查肺?低剂量CT或许更合适
反复复查?考虑是否太频繁
最后一问:CT到底危险吗?
风险是相对的。做一次CT引起癌症的概率并不高,但频繁检查、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使用,就可能带来“集体风险”。我们应该优化使用CT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同时推动低剂量技术的使用和规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