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这个词,说实话,刚发出来的时候我还不太信,因为觉得不像是外交部正式用语里面会用的。
但看了外交部发布的2分钟短片,我理解这个『不跪不退』到底说的是什么了。
我们不再是以前一穷二白的国家了,哪怕当年在上甘岭上,我们也没怕过,现在,更不怕。
别想恐吓我们,别想威胁我们,谈,可以,不谈,那就不谈,无所谓。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生产的东西是远远超过本国内部市场的,这也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外贸。
从最早的裤衩背心袜子,到后面的手机家电,再到现在的工业全产业链都能生产,外部市场都是重要的一环。
尽管,往往会给人一种,中国人努力生产,外国人努力生活的感觉。
但,这种观念拉长镜头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生产最后也都变成了中国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至少,我小时候只有春节才能讨论买个新衣服,现在,买新衣服这件事还算事情么?
不论是前段时间的小红书对账,还是后面的甲亢哥来华,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了,西方曾经代表过先进生产力和美好生活,而现在是东方才能代表。
那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特朗普和美国智囊知道中国是个外贸型国家,用145%的离谱关税切断了中国继续通过外贸提升自己国力的道路。
在这点上,两边都在痛。
世界上很多事情,坏就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从特朗普关税战一开始的时候,国内就有一部分声音,装作「理中客」,其实就想中国赶快在威胁下坐到谈判桌面前,赶快谈个结果出来。
而外交部的这个表态就很明确了,我们不会在特朗普依然在各种叫嚣的时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我们只会自定义谈判的时间、方式、立场、角度。
立场归立场,手段归手段。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相对动荡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生产制造大国,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不用管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但要管本土老百姓的日子。
所以下一个大步骤,就是扩大内需。
让中国人,自己来消化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
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个高储蓄国家,哪怕是有前些年房地产热潮,中国老百姓也依然非常的喜欢存钱。
为什么?
不是文化,不是习惯,而是预期。
大家总觉得,兜里的钱不够,都希望能尽量多存一点,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生个大病,比如行业动荡被裁员,等等。
而这些,都需要国家来兜底。
大家注意到没有,不论是大疆美的取消加班制度,还是后面的小红书取消大小周,再到最近刘强东给外卖骑手提福利,都是一个思路:
对劳动环境进行升级,让大家有钱、有闲、有兜底。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放心的花钱,用更强大的内循环去消解掉外循环上的波动。
所以中国人不跪的底气在哪里?
底气在我们下饺子一样下军舰里,底气也在每个老百姓兜里越来越有钱里,前者,我们已经做好了,后者,我觉得还需要更努力。
其实从前些年开始,咱们就给了各种补贴,从汽车下乡,到以旧换新,再到各地发消费券,还有平板手机等等的直接补贴。
我前段时间换了一个平板,就省了500块钱。
但,我觉得这还不够。
第一,严格8小时工作制,严格双休,禁止加班。
第二,增加劳动收入,限制资本收益,让真正价值创造者分到最大的蛋糕。
胖东来模式,其实就是微观的促内需模式,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企业都变成胖东来,不做的,那就是在跪。
各位大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