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凌云县《文明乡风我先行》系列报道(四)
凌云县加尤镇:拧紧乡风文明“一股绳”
近年来,凌云县加尤镇紧扣移风易俗工作主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文化浸润为载体、典型示范为抓手,推动文明新风融入乡村肌理,绘就基层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画卷。
案相村组织开展夜校宣传活动。王云忠摄
党建引领筑根基,激活治理“红色动能”。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构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以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为抓手,因地制宜规范各村婚丧嫁娶流程、彩礼上限、宴席标准等,全镇婚丧嫁娶较改革前支出平均下降58%。陇槐村就地取材建设村史馆,老支书化身讲解员,用本土故事传递节俭新风尚,成为文明实践“活教材”。全镇推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在入户走访中发放倡议书、宣讲政策,面对面讲解婚丧简办、抵制攀比等理念,带动群众签订承诺书,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行动自觉。聚焦特殊群体,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访留守老人、儿童等群体,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让尊老爱幼、睦邻友善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文化浸润润民心,奏响文明“乡土乐章”。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牌”的文明实践阵地。磨贤村举办“共绘团圆、共享华章”春节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带头践行文明过节,抵制铺张浪费,让传统节庆回归“团圆共享”的本真内涵。下伞村举办“女儿回娘家”活动植入家风传承环节,以乡贤共聚、家风分享的形式,凝聚孝亲敬老共识,涵养良好家风。百陇村举办重阳节活动,通过孝老宴、文艺演出等载体,让尊老爱老传统扎根群众心中。案相村深挖红色资源,以抗日将领故居为核心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将革命先辈的清廉故事、家国情怀融入移风易俗宣讲,让红色文化成为破除陈规陋习的精神力量。各村组建志愿服务队,利用在春耕秋收的农闲时节开展“夜话新风”宣讲活动36场次,实现文明实践日历与农时节气相契合,累计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让移风易俗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百陇村举办“重阳敬老扬美德,乡风文明展新貌”主题活动现场。吴志奇摄
典型示范树标杆,涵养向善“文明风尚”。注重挖掘身边榜样,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注重选树“身边好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儿”等本土典型评选,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事迹作为重要标准,让群众在参与中树立“学榜样、当先进”的意识。推行“文明家庭”积分制,村民参与移风易俗实践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活“人人践行新风尚”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网格群、院坝会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成为新风尚。(牙宏威 杨丽萍 席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