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4月28日,在美国不断加码施压的背景下,匈牙利用一场明确表态给世界上了一课:什么叫做真正的务实外交。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长纳吉·马顿在布达佩斯公开表示,不会削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美国方面试图以政治施压重塑经济版图的企图。这不仅是匈牙利的一次自主宣言,更是对所谓“脱钩论”“去中国化”的正面驳斥。



纳吉·马顿的话直白且刺耳。他坦言,截至目前,匈牙利没有看到任何美国项目能与中国投资规模相匹敌,美国甚至连一份新的税收协定都懒得和匈牙利签署。这一番冷峻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刃,刺穿了特朗普政府自诩的“经济主导”神话。所谓“替代中国”的计划,空有口号,毫无落地。而布达佩斯的决策者清醒地知道,国家利益不是靠情绪和意识形态维系的,而是要用真金白银来衡量。

美国之所以对匈牙利横加指责,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资本、技术与市场的影响力已经深深植入中东欧地区。特别是在新能源、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国企业提供的是完整产业链、高性价比投资和高速落地能力,远非美国的空头支票可比。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的电池工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投资之一;比亚迪落户布达佩斯,直接打破了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垄断格局;华为与匈牙利深化云服务平台合作,则进一步夯实了数字经济的互联互通。

在这套互利合作体系面前,特朗普政府所谓的“中美二选一”逻辑简直荒谬至极。匈牙利不是美国的附庸,它是一个主权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利益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而事实也证明,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会;不是负担,而是发展引擎。谁选择脱钩,谁就自绝于增长;谁选择合作,谁就搭上未来经济的新航班。



匈牙利的表态不仅关乎一国利益,而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一次有力回击。在美国不断以关税、制裁、技术封锁裹挟盟友、挑起阵营对抗的今天,世界急需听到不同的声音,那些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合作、拒绝被地缘政治绑架的声音。匈牙利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小国也有大智慧,强权胁迫改变不了合作大势。

而且,匈牙利这次硬气反击,也深刻暴露出特朗普政府所谓“联盟外交”的虚伪本质。美国一方面要求盟友“与中国保持距离”,一方面却在自己国内默默增加对华贸易额度,在新能源汽车、稀土金属、消费电子等领域继续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这种赤裸裸的双标行为,越来越让世界看清,美国并不关心盟友真正的经济福祉,它要的只是以意识形态为旗号,牺牲别国发展,巩固自己的霸权。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强行切割、强行脱钩的政策,最终只会反噬自身。匈牙利选择继续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不仅是理性的选择,也是时代潮流的选择。未来谁能掌握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高地。而中国,正是这条赛道上的关键玩家。



对于中欧关系而言,匈牙利的表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当前欧洲内部出现对华政策分歧、部分国家摇摆不定的背景下,匈牙利的坚定立场释放了积极信号:即便在地缘政治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中欧合作依然有巨大的韧性与潜力。而这种韧性,将成为中欧关系穿越风浪、走向成熟的重要支撑。

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匈牙利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的干预。接下来,布达佩斯必然要面对来自美方更多层次、更多手段的施压,从舆论抹黑到经济胁迫,甚至政治打击。但正如纳吉·马顿所言,匈牙利走的是“务实”的路,而不是盲从的路。在全球多极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只有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与发展权利,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关于是否与中国深化合作的选择题,匈牙利已经交出了漂亮答卷。而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在压力与利益之间摇摆的国家,是否也能像匈牙利一样清醒坚决?历史正在观察。

未来属于开放,不属于封闭;属于合作,不属于对抗。属于那些敢于作出理性抉择、坚持自主发展的国家,而不是那些被霸权操纵、被冷战思维绑架的傀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