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田村 /图源:松阳文旅
2017年,一对上海夫妇来到松阳民宿「酉田花开」过结婚纪念日。
夫妻俩很喜欢这个村子,尤其是太太孙迎盈,当场萌生出「来松阳,开一家民宿」的冲动。
朋友劝她冷静,带着她在整个三都乡转了一遍。
当时,恰是民宿站上风口的节点,松阳也的确出了好几个爆款民宿项目,流量和流水齐飞。
2019年,在比酉田村更偏远些的松庄村,一家叫「桃野」的民宿开业了,民宿女主人叫孙迎盈,正是那个对松阳一见钟情就想要开民宿的女子。
这,是松阳民宿故事里的一个。
松庄村 桃野民宿
塘后村,处于松阳与武义宣平的交界处,是婺处古道的关键节点。
古时候,这里有一条商道连通松阳和武义。
几年前,塘后村山上的废弃小学交由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王维仁进行改造,来自台北的新村民陆以安,在这里开了一家民宿「不知年」。
塘后村 /图源:松阳文旅
2016年,在上海工作的陆以安第一次来松阳,小时候读的中国传统故事在松阳有了具体画面。
一年后,在陈家铺喝茶的时候,陆以安在当地朋友的引荐下,找到了心心念念的高海拔古村:塘后。
留在塘后的新村民陆以安,几年下来,和左邻右舍建立了深度联结,也逐渐学着理解乡土语言。
直到2024年底,民宿「不知年」才刚上线OTA。
对很多本地人而言,「不知年」和陆以安,早已是老朋友了。
不知年民宿 /图源:松阳文旅
在松阳多年,按理来说,那些初来乍到的人才会有所惊叹,走进塘后,在松阳生活了八年的林森依然感受到那种乡村之美带来的震撼。
他在塘后开了一家民宿,名为「观|塘后1978」。
观|塘后1978
差不多时间,地势稍低一点的地方,民宿「花绽」开业了。
几家民宿主人之间很是投缘,大家约定「下一站塘后」,希望联手努力,让塘后村成为「最后江南秘境」的新样板。
这,是松阳乡村故事里的一个。
酉田村 /图源:松阳文旅
众多江南古村古镇里,松阳有着独特的辨识度。
「最后的江南秘境」,保有一百余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夯土房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如梯田,在每一个夕阳余晖中,光芒万丈——这种独特的地理风貌,落在文旅人眼里,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2013年,还在《浙壹周》做出品人的夏雨清和团队在浙江各地寻访乡野好物:香菇、红糖、花生、茶籽油……
松阳番薯干
彼时,松阳许多不为外人知的好物,一个个农人的故事,是传统媒体热衷的好故事,也是尚在萌芽期的新媒体平台,喜闻乐见的爆文选题。
出于媒体人的直觉,夏雨清记录下这些故事,也帮助更多古村里的优质的农产品,登上更大平台。
宿集营造社
,赞419
彼时,松阳是夏雨清最喜欢的地方。
他曾在西坑村500米垂直海拔落差的峡谷前感慨:这个地方做民宿真是绝了。
夏雨清把这个地方推荐给了《时尚旅游》的编辑潘瓶子。
西坑村/图源:松阳文旅
两年后,创造了入住率百分百奇迹的过云山居横空出世。
多年以后,各地云海民宿层出不穷,过云山居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最近,过云山居的松弛感被一只小猫带上了热搜:一只小猫闲坐过云山居的露台,在峡谷云海间发呆,这条10秒时长的视频,播放量近40万,转发4537次,一夜之间,管家的微信都被客人加满了。
过云山居松阳店-管家小黑
,赞1807
说回夏雨清,有一次在老街的佰仙面馆,正吃着当地传奇「酒糟大肠面」,夏雨清发现,几日不见,旁边的百年汀屋正在大兴土木,看建筑格局,像是「两岸咖啡」的模式。
夏雨清说服了时任领导,接过了这栋带天井的百年老屋。
两年后,古街上有了第一个书店:「山中杂记」,一楼有书,二楼有茶馆,还有松阳本地的非遗活态展示:棕榈编。
山中杂记
2015,夏雨清又把隔壁巷子里一个民国时期的小学,改造成了热门民宿「茑舍」。
茑舍主理人杨慧娟是一位松阳返乡青年,老街上的「茑舍」,用真实、松弛的松阳生活日常迷倒了百万读者,也把老建筑的更多可能性,反哺了松阳本地。
端午节即将到来,杨慧娟说,每年这个时候,整条老街都飘着粽香。
「这就是一方水土的四季生活,也是民宿的意义。」
茑舍
2016年,离开媒体,开始践行「宿集」理想,夏雨清把民宿品牌飞茑集安在陈家铺村。
从一家单体民宿,到带领整个村子长成开放式宿集,从一个只有七八老人的村子,到一年客流量四五十万。
松阳,又来到了一个更新的维度。
松阳 飞茑集
民宿,让松阳从深闺里走出,成为当地人自豪感的来源。
2014年回乡的叶大宝感慨:「以前都不敢说自己是松阳人」,朋友也提醒,得说自己是杭州附近的。
「如今不一样了,松阳本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名。」
平田村 /图源:松阳文旅
民宿活化了古村。
大宝刚回松阳时,平田还是个空心村,老书记要把村里的房子修缮起来做成民宿,那是大宝第一次听到民宿两个字。
11年过去了,明星设计师来来往往,大宝在村里获得了自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给她极大满足,也打破了「乡村留不住年轻人」的刻板印象。
平田村 春节活动 /图源:松阳文旅
松阳丰厚的民间习俗,是民宿人取之不尽的力量。
大宝提到,从小,长辈就会在除夕时给孩子们发压岁包,压岁包里面会放一根柏枝。如今,她又把这样的传统延续下去,给客人们也发一个藏着柏枝的红包,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平田村 不定期会举办各类艺术展览 /图源:松阳文旅
县城的观度文里是一个新范本,承载着时尚和古朴的生活日常。
院子里有两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和城隍庙,分别是唐代和宋代的建筑,旁边是咖啡厅,毫不违和。
其他建筑既保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县委办公楼的外观,也有新建的简约现代风,穿梭其中,仿佛古今穿越。
和那些「今日客满,谢绝参观」的民宿不同,观度文里是开放的,也是松阳本地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松阳文庙 /图源:松阳文旅
松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时,观度文里会在旁边的城隍庙广场上布置长桌,摆上柚子、水果、月饼。
走着逛着,停下来一起拜月、吃点心,彼时彼刻,游客、土著,相谈甚欢,享受同一个月夜。
古与新,外与内,民宿,促成了更多联结。
图源:松阳文旅
这几年,松阳的叙事语境,基于民宿,转道艺术,乡村建设又转入了精神层面。
因为有环抱山村的五座青峰,以及青峰之上的流云飞雾,在2018年松阳百名艺术家入驻计划中,来自北京的艺术家杨洋看中了松阳膳垄村。
杨洋一直想做艺术教育,虽是个大命题,但不妨碍在旅行目的地做个小小的美术馆。
两年前,玖层云水美术馆开馆,在村子尽头,地势最高处。
玖层云水美术馆 /图源:松阳文旅
与此同时,大地艺术节也在这个古村开幕,以「竹」为主题,名为「竹也」。
村里还建有竹林剧场,老房子里还进行着纪实摄影、美术作品、装置艺术作品、老物件展览。去年,她也邀请了自然音乐人进村,让音乐和山水相融。
图源:松阳文旅
艺术植入乡村,是艺术教育的传播。
杨洋表示,想把余生都用来在松阳做美术教育,接下来,在膳垄自然村所在的横坑村,也会启动一个全球最小美术馆。
入驻计划中,上海复旦视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明老师则签约入驻杨家堂村。
杨家堂村 /图源:松阳文旅
和膳垄不同,杨家堂声名在外,我们对松阳的认识,最初都来源于杨家堂村,这个有着「金色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堂村,保留了30余幢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古建筑,因为长久受到摄影爱好者青睐保持人气,一直有着较强的流动性和知名度。
从画廊到民宿,渐渐成了如今的「有名堂」。
杨家堂村 /图源:松阳文旅
这几年,孙迎盈在做的也和艺术相关。
关于她的故事,已经说过太多,一个上海女人一口气租下了松庄村18栋老宅,计划建造一个来了就不用再开车去外头的桃源。
桃野民宿是最早被人认知的,人们来体验「村里的时髦」,也在古桥上创作,孙迎盈一直在做的是,让艺术成为日常。
在多次艺术驻地后,本月19日,织美术馆正式开馆。
织 美术馆 /图源:松阳文旅
起名「织」,正是传统编织技艺被重新梳理与激活,竹篾、棕绳、麦秆、畲族彩带等材料持续纳入当代表达。
作为「织造艺术村」构想的重要实践之一,这座由三层民居改造而成、以编织为主题的美术馆,会在青山绿水之间,开启关于非遗、手工与当代艺术的对话。
开馆首展《未织之境》,呈现多位艺术家在松庄驻地共创的成果。
织 美术馆 「未织之境」展览现场 /图源:松阳文旅
艺术之于松阳,并非突如其来,根植于生活中的活动就是艺术的具体化。
云上平田很早开始邀请艺术家团队入驻,和客人一起做各种植物染,如今也有书法、篆刻、陶艺等,与其说是艺术,不如称之为生活。
云上平田 书法展览现场 /图源:松阳文旅
「去村庄生活?问问自己,还是不敢。」
在松庄村的第5年,孙迎盈直言,就算有山水有咖啡,却少有朋友和活动。
如今,她开始「去桃野化」。
古桥头村民李文生和宋阿姨从上海回到松庄老家,开了烧饼铺,早上烧饼馄饨,下午烧仙草;
溪那头,奶奶手工面馆里布置了两间农家小屋,奶奶的儿媳每天从县城过来打理;
织美术馆已经启幕,周三-周日免费参观……
松庄村 桃野手工教室 /图源:松阳文旅
「让村子活起来,是生活着的痕迹,而不是观光打卡点。」
海拔约800多米四都乡陈家铺村,也生长成为一个不止民宿的多元乡野社区:
外地青年慕名而来,在民宿做管家、去书店做咖啡;
本地青年闻声而动,回乡创业,开茶铺、文创店;
本地留守老人守着老屋祖田之余,开小卖部、开餐厅,越忙碌,越充实……
陈家铺村 樢咖啡
先锋书店的店长潘思杰,刚来陈家铺村的时候,看到了云海,错觉是在修仙。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在《我在乡村做书店》里提到,书店就像苞谷,饱满时低头,积极时向上,把知识和信念撒向大地,而乡村显然更贴合这种大地的真实场景。
这也解释了潘思杰最初的好奇,在日复一日中,他开始感受到,黄墙黛瓦、梯田云海,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落,才或许是最理想的,诗意地栖居。
「在乡村守着一家书店,时常去老村书记鲍叔家蹭饭,休息时带着猫四处溜达,脚踩大地,很安心。」
陈家铺平民书局 /图源:先锋书店
「我们接客人的时候碰到村民,就喊我们去他家吃午饭,晚上到谁家喝酒去,我们空时也跟阿姨采野茶。」陈家铺云夕MO+店长崔珊也很喜欢这种乡村社区的感觉。
可以溜达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三角喰,是返乡青年周一帆开的中餐馆,方格方桌布,仿佛走进了海鸥食堂。
周一帆/「三角喰」主理人
2016年,周一帆回到老家松阳,在茑舍待了两年后,店长杨慧娟觉得他适合山里,推荐他来了陈家铺村。
周一帆一待就是7年,一个人做菜,和客人聊天,山中不知岁月长。
山里食材丰富,只需顺应四季,周一帆埋头厨房做自己的本地小菜:本地鸡,葱花肉。陈家铺来来去去的人,也常带给他做菜的灵感。
隅堂茶社 /图源:松阳文旅
隅堂茶社是无画开的,无画最先在陈家铺下庄河村开民宿,不请员工,自己照料的那种。
「隅堂」谐音「鱼塘」,希望为少水的山中添一方如鱼得水的妙境;
自然农法践行者李明山也回来了,在海拔一千米的陈家铺最高处种菜……
十年时间,古村陈家铺,从一个凋敝的空心村,成为一个开门见山的新社区。
「中国不缺风景,风景里缺年轻人。能打动他们,选择留下来生活,只能是陈家铺的魅力。」
宿集营造社
,赞355
夏雨清常说,一个民宿可以活化一个乡村。
这里的「活」,不是通过开一个民宿吸引外部客流赚钱,而是借力民宿,搭建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场景,被更多人看见、喜爱、选择。
随之而来的,是启发、认同,和追随。
乡建欢迎更多的「拿来主义」,只要能让人回流到乡村。
这一点上,松阳走得更快更远。
松阳的乡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可以住下来,享受生活、创造更多工作的社区。
陈家铺村 「凌霜侯」甜品屋
2016年,一场整县推进的「拯救老屋行动」,让松阳进入了大众视野。
依山阶梯式、傍水式、台地式、谷地式……中国很少有这样的地方,山水皆美,还保留着这么多样式不一的古村落。
也难怪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有情结的城里人说「我想要一个xx样的村子」,很快会有本地乡/县领导表示:「有的,我带你去。」
在松阳,很多民宿故事的开篇,便是如此。
陈家铺村
也因此,松阳的民宿,甚至后来的茶馆、咖啡馆、艺术馆等遍布全县,明星设计师们的针灸式改造也遍布松阳多地,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冒出几个陌生的村名,原以为很了解松阳,其实远远不及。
松阳很多元,同为住宿业态,在同一个村子里也很和谐。
正如崔珊所说「民宿之间并不是竞争的关系。」
陈家铺村 春晓民宿
和民宿齐头并进的,是多种乡村业态。
从早期的大木山骑行茶园、红糖博物馆、契约博物馆到社区式的陈家铺,艺术村膳垄,在松阳,每一个村,都是一个不只有民宿的目的地。
同时,松阳还精心保留着棕榈编等属于这片土地的技艺,还会给老人过生日直到100岁,哪怕已经去世,也依然坚守。
棕榈编 /图源:松阳文旅
「不遗忘」,是松阳这片土地,对待人和事的态度。
在松阳,一间小屋是故事的开篇,无数业态的融合生长,或许正在成为地方志中的一个章节。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最后的江南秘境,因为有人,始终顶流。
宿集营造社
,赞2984
「松阳,你还会错过么?」
2025 松阳古村民宿先享会
2025.5.23-5.25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三天两晚,一场邀约制先享会,72小时的沉浸式体验。
民宿服务行业头部企业领军者,借力大数据,对全国、浙江、丽水和松阳文旅数据、体验、交互逐一分析,深度解读当下文旅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流量风口之上,用互联网新打法拆解古村民宿最优解决方案。
这是一次实操为导向的经验分享会,与来自全国的民宿品牌创始人、权威文旅大咖、生活方式和县域代表直面对谈,共议未来,助力松阳的下一个十年文旅征程。
图片来源:松阳文旅、桃野、观|塘后1978、唐徐国、王宁、大米、过云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