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玉带河大桥东侧,去年5月开始多了个“大气球”。对于这个“大气球”,市民有很多问题……
大运河畔“大气球”全景图 中铁十六局供图
“大气球”干啥用的?
它由中铁十六局打造,学名叫基坑气膜,面积是目前北京市同类气膜中最大的——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它就像“大气球”一样把整个工地完全罩住,从源头解决扬尘、噪音等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外景 中铁十六局供图
“大气球”里面在干什么?
里面是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式投用后,裹挟泥沙、污染物的雨水经分流沉淀系统净化后,可直接用于河道景观补水和植被灌溉,大幅减少这片区域污水溢流入河的次数,进一步改善大运河水质。
“大气球”厉害在哪?
它还是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从项目启动到完工,所有施工都在气膜内完成,建设者们甚至还在基坑里搭建了一个几十米高的塔吊。
更让人惊讶的是,基坑气膜借助内外气压差支撑,再利用斜向网状结构加以固定就可以实现自主成形。也就是说,“大气球”完全是靠鼓风机吹起来的,通过智能设备控制内外气压差,内部也不需要占用场地建设支撑梁柱。
除了防尘、降噪等优势,基坑气膜在冬季施工时还能为工地披上“保温罩”,阻隔冷空气侵入、减少热量散失。这一特性让基坑内温度可控,混凝土的性能更加稳定,避免因受冻导致返工延误工期。
“大气球”内部 中铁十六局供图
“大气球”安全吗?
中铁十六局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项目部负责人郭磊磊介绍,“大气球”充满科技感,气膜膜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经过三层特殊涂装喷涂,具备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自洁性,能够有效抵抗暴雨、强风碎石等外力损伤。前不久的那次极端大风天气,大运河畔的这个基坑气膜经受住了考验,实现“零损伤、零位移”。
“大气球”还拆吗?
从中铁十六局了解到,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大气球”将按计划拆除。这项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施工工艺,也将从北京城市副中心走到更多地方。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