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 刘汕
走进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街道综治中心,这里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是附近居民口中的“解忧站”,办公桌上,一本红皮笔记本上文字密密麻麻,是人民调解员沈振武最近的调解记录。
“大到一些商业纠纷,小到邻里‘扯皮’,工作室都会调解。”沈振武今年55岁,已经拥有20多年的调解经历,被大家亲切称为“老沈”。2018年,“老沈说事工作室”正式成立,把调解工作做得更加细致。
“法、理、情结合,做有温度的人民调解员。”说起自己的调解风格,老沈总结道。
矛盾双方在老沈工作室接受调解。受访者供图
“金牌”调解 纾忧解困
“多亏了您帮忙,不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街道综治中心大厅里,刚解决矛盾的当事双方拉着沈振武的手表示感谢。经过沈振武及其同事的悉心调解,这场持续大半年的租赁纠纷终于落下“帷幕”。
“第一次调解时,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沈振武回忆,由于租客生活出现变故,无法再承担高额租金,遂希望降低租金或取消合约,房东则认为租金合理且不愿解约,双方僵持不下,初次调解不算顺利。
硬疙瘩更要“剥茧抽丝”。
在综合考虑市场价格、双方实际情况后,沈振武组织二次调解,这一次从侧面入手,通过缓解当事人情绪,分析双方利益受损情况,从而提出平衡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房东同意适当降低租金涨幅,租客则同意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能否成功,委托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很关键。”沈振武笑着谈起他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出的“十条调解法则”:“中立信认法、事实与法律清楚法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选用主动引导法、利益平衡法等等。”
“老沈说事工作室”成立以来,其案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5%。对此沈振武坦言,调解工作就像是一场心理咨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才可能真正化解矛盾。
“人民调解员作为基层群众,拥有接地气、熟悉社情民意的特点,为深入践行‘枫桥经验’,我们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进行调解指导等方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芙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专调解组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拥有专职人民调解员3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409名。
如今,工作室不仅有沈振武这样的资深调解员,还有一支专业的调解团队。通过参加经验交流会、开展普法活动等方式,沈振武将自己的调解经验进行分享,让“老沈说事工作室”的调解智慧得以延续。
联动调解 定纷止争
朝阳街道地处长沙火车站周边,辖区内商业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纠纷。2024年,在“三所一庭”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街道升级打造芙蓉区首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日,火车站周边某电脑城发生一起买卖纠纷,一位顾客购买电脑后,发现电脑型号、配置与约定不符,多次与商家交涉无果后,一气之下报了警,从派出所接到调解任务后,沈振武立即着手调解。
安抚情绪、了解经过、提出方案……调解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经过沈振武的耐心调解,商家最终同意退款,并向顾客道歉,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老沈说事工作室’的成功,离不开多方联动的创新调解机制。”沈振武介绍,为发挥人民调解优势,朝阳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三所一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基础上,融入街道平安法治办、老沈工作室力量,形成“一办三所一庭一室”的一站式解纷模式。
通过整合司法、公安、交警、信访、城管等多部门调解资源,并派驻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芙蓉区人民调解工作逐渐建立起紧密型、常态化的高效率联动机制。为做到早发现、早调解,芙蓉区司法局在辖区范围内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实现排查全覆盖、零盲区。同时,按照“三所一庭”工作新要求,全力加强调解力量,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金融、劳动就业等重点领域,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这一体系下,朝阳街道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效果显著。2024年,朝阳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580起,调解成功率超95%。
朝阳街道的调解工作是长沙基层依法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坚持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长沙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习生邓依乔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