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势一夜变天,印度在军事做出了入侵巴基斯坦的准备,但是其实遭遇这场恐袭,是莫迪政府自作自受。
近日在印巴边境争议地带,我们熟知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具体地点位于印度控制的那片区域,有26人在恐袭中不幸遇难,其中有25个人都是印度公民,另一人是尼泊尔公民。一个名叫在当地刚刚兴起的,名为“抵抗阵线”的政治抵抗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负责,巴基斯坦方面则强调他们未参与恐袭行动。
事件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从国外赶回,连夜召开了内阁安全会议。
综合多方消息来看,目前印度把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并指责巴基斯坦方面,支持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势力。
印度的初步报复措施包括,降低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驱逐对方外交官,关闭一个重要的边境口岸,以及暂停《印度河水条约》,巴基斯坦的水力发电和灌溉需求,严重依赖这条河流的水源,这条河为巴基斯坦80%的灌溉农业提供了水源。
虽然没有明确的军事动向,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的舆论,都在谴责对方的行为是“战争行为”。那么这次事件会引发武装冲突吗?我们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印度必然会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发动袭击。但是与此同时,如果印巴发生冲突,无论是出于中巴关系,还是边境局势考虑,我们都不会坐视不管。
参考2019年2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遭到一辆汽车自杀式炸弹袭击,当时也是一个当地恐怖组织宣称负责,巴基斯坦政府谴责袭击,但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
不到两个星期,印度出动战机袭击了这个恐怖组织的基地,但是由于入侵了巴基斯坦领空,遭到巴空军的驱逐,双方连续两天爆发空战,巴空军击落印空军一架F16,俘虏一名印军飞行员,另外印度空军当时还坠毁了一架米格21。
2019年那次印巴空战,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军机飞越停火线,亦是两国拥有核武器后首次正面冲突,起因跟这次一样都是恐怖袭击,印度国内反对党也在抨击莫迪政府无能,莫迪政府大概率会发动武装进攻,给国内一个交代。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这两次恐袭都是印度自己种下的因果。印度处理边境争议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向来奉行的是搁置争议、外交协商,但是印度的做法跟以色列有点类似,他们认为是他们的,就直接在那里建立了定居点,慢慢的蚕食巴勒斯坦的领土。
参考这次遇袭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媒体报道说,当地是“旅游胜地”。很难想象印度把一片局势动荡争议地区,开发成“旅游胜地”,这很显然会激起当地人的不满。
在2023年12月,印度最高法院还不顾多方反对,宣布支持中央政府“取消克什米尔自治权”的裁决。这在法律上把克什米尔彻底吞并,也给那些寻求独立的克什米尔当地人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