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德国的武器,二战的时候行,那是海陆空三系的武器都行,所以能在战场爆锤英美法苏等国家。

二战后,德国的武器则属于陆军行,海军行,但空军却没有像样的拳头产品的情况。

在东西德分裂的时候,美苏两强对自己控制下的东西德可以说是又防又用,所以其实在两德合并前和两德合并之初,德国是被阉割了很多军事属性,军工功能的。

德国陆军拳头产品,主要指豹2系列坦克。

海军的拳头产品,则主要是指护卫舰和潜水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前后上面提到的德国武器,都在世界军火市场闯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

也就是说二战前到二战那几年德国武器行,但1945到1980年这段长长的三十年里,体系被阉割了,军工功能受限的德国武器其实是不行的。

德国武器不同于德国的家电,德国武器口碑好其实也就这二三十年间的事,算是军火市场的新贵。

德国这个新贵咖位,仅比现在的韩国武器制造高那么一点,比法国武器甚至英国武器都弱不少身位。

世界军火市场其实每年都有新国家,新爆款试图进入分一杯羹,最近和韩国在武器研发勾搭甚多的土耳其,其实也是想复盘韩国武器出口腾飞的那一出戏码,所以目前韩国,土耳其,印度的在国际军火市场的咖位其实差不多。

德国的武器,特别是陆军武器,其实在90年代用户国的选品测试中,就发现装甲不行,但其他方面甚可。

甚至同样地处西欧板块的瑞典还拉来美国的M1,挑战者和勒克莱尔坦克背书,证明除了装甲弱以外,德国豹2坦克的其他各项指标是符合瑞典国防需求的。

但事后来看,其实瑞典的测试也是不完整的,或者说瑞典对外推掉其他坦克的说辞其实水分也是很大的,有自己很足的私心在里面。

但经过这一番他国的武器测试和鉴定及商业吹捧,德国的豹2在欧洲化,国际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德国地处西欧板块,平原环境,国土面积又不大,所以一些极热,极寒及恶劣条件下的严苛测试其实70-80年代的德国是做得不完善,不完整的。

所以,同样的德国坦克发动机,在欧洲的温度条件及平原测试没啥问题,闹到印度的高温,高原条件下就把阿琼坦克整得生不如死,降功率,冒黑烟都是常事。

我们其实早发现这个情况了,偏寒带地区定型的武器,没走过热带及更高寒极冷(零下几十度)地区的完整鉴定测试,到这些地区服役是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的。

所以高寒地区研发的苏27部署在热带环境下是要对新发现的漏液问题进行相应改进的。

地中海气候研发的军舰跑到亚太部署,没有相应的维护保养跟进,是会出现拉肚子,趴窝的情况的。

德国的武器,起码在陆军这块,最近十几年里随着战场上露面越来越多,其实处于“塌房”的态势了。

德国武器并不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真到战场的严苛环境下使用,常常这些先进精贵的宝贝疙瘩还不如一些耐操的武器好用,动不动就在实战环境中喊“不行”,被干冒烟了。

赤剑以前聊过(大概2年前的文章吧),德国最新研制的援助乌克兰的新式装甲车就没德国军火商吹得那么神乎其神。

在乌克兰的战场反馈,德国近些年才研发的新式地面武器在乌克兰这样并不算严苛的战场环境下,就频频露短,并且还都不是大的整个分系统出的状况,而通常是很小的组件经不起战场上的“造”导致的整车趴窝失能的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精密的武器真要考虑恶劣的战场环境,虽然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做得比德国人好,但感觉还是比苏俄式武器差了那么点。

同样在热带沙漠环境简单测试过的阿帕奇直升机真面对伊拉克战场上的沙漠环境,就得全世界停飞阿帕奇,以便集中所有的零配件供应前方机群的维修使用。

伊拉克那种环境,直升机太容易吸入细小的黄沙损伤螺旋桨,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了。

而经历过真实战场的实操,美军还是制定了沙暴,浓雾,雷暴等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下不使用直升机部队的规定。

所以,陆军武器,没完全考虑战场的恶劣条件,测试环境没经过热带,温带潮湿,寒带,高原,极寒等条件的磨砺,出状况,塌房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本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