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谷雨时节,达州市东部经济开发区麻柳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里呈现别样春耕图景。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作业,所过之处秧苗行距精准如尺;物联网智能育秧工厂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着秧苗生长环境。
作为全省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乡镇之一,麻柳镇通过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让传统农耕焕发科技新动能。
日前,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智能育秧中心,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正以每小时每条生产线1000盘的效率生产标准化育秧。“相较传统育秧,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15倍,出苗整齐度达98%,每亩可节约成本120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亮介绍,该镇已建成3个区域性育秧工厂,可为周边5万亩农田提供优质秧苗。
农机合作社的创新服务模式破解了小农户机械化难题。目前,全镇12家合作社配置插秧机78台,推出“全托管”“订单式”等7种服务套餐。数据显示,机械化插秧使作业效率提升至人工的30倍,每亩节省劳动力成本200元,今年全镇机插率预计突破85%。
“机械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推动着经营体系创新。”分管农业的麻柳镇党委副书记杨成表示,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全镇已形成2个万亩优质稻产业联合体,带动土地流转率提升至62%。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达60余万元,重点支持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智能装备应用。
在数字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春耕进度、农机调度、土壤墒情等数据实时跳动。技术员正通过"滴滴农机"APP为农户匹配最近的作业机具。“我们将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力争三年内建成全程智能化作业体系。”杨成透露,今年将试点5G+无人农场项目,推动水稻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