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摸爬滚打了几年后,保时捷渐渐回过味来,跑车基因才是其强大的内核,要想发展电动车,先得守住燃油车基本盘才行。于是,航向开始调整:不再一刀切转型电车,面对不同市场,保时捷将同时推出纯电、燃油以及混合动力三种驱动力车型。毕竟,身为豪华品牌,保时捷深知,Apple Watch再热闹,也卖不过劳力士。

|刘冬雪

|李欢欢

运营|步鸟

新能源时代,汽车逐渐趋向电子消费品,技术飞速迭代,产品更新换代也快。传统造车玩家们普遍受到了新势力的冲击。面对这一切,保时捷也没有慌,毕竟,Apple Watch永远卖不过劳力士。

2025上海车展,保时捷用18台展车搭建了一座“汽车博物馆”,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车型悉数到场,形成史上最大展车规模。诞生于1963年的初代911、1998年勒芒冠军911 GT1等9台经典车型与全球首发的Heritage Design车系第三款车型——911 Spirit 70、新款911 GT3、纯电Macan等新车同台相望,诠释了保时捷“未来源于传承”的品牌哲学。



▲2025上海车展,保时捷展台。图 / 保时捷官方

保时捷在用“All in”的姿态,告诉所有人,对未来保时捷充满了信心。

即将落户上海的亚洲首家保时捷快闪店,设计理念正是复用了其在上海车展展台采用的时空折叠概念。用户戴上MR眼镜,便可亲眼“目睹”保时捷917K在勒芒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夹杂着通过微胶囊技术释放的汽油与橡胶等混合的丰富气味,这种历史与现在交错的体验设计,将传递出保时捷一以贯之的基因——源于赛道。

“生于赛道,驰于公路”是保时捷的灵魂,也是其应对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国际形势巨变等不确定因素的核心策略。

新能源车疯狂内卷。保时捷却决定,对于电动化转型不再激进地“一刀切”。而是根据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纯电、内燃机与混合动力三种驱动力车型。

聚焦到中国市场,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研发的施德纳(Michael Steiner)认为,保时捷的核心产品是跑车,这一点可与中国车企形成差异化竞争。因此,未来,保时捷赖以生存的核心车型911,将扩充更多内燃机车型,比如新款911旗舰车型;保时捷还将发布一款911限量版车型,复刻上世纪70年代911的经典风格;此外,保时捷还将推出一款全新911衍生车型,将跑车标准提升到更高水平。

但与此同时,保时捷也承认,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保时捷必须加快智能化步伐。

为此,保时捷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上海办公新址今年下半年将正式投入运营。该研发中心整合了保时捷研发中国分支、保时捷数字科技中国及保时捷工程中国,并新增了本土采购与质量保障职能,构建了本土研发、本土采购、本土质量控制的完整研发链路体系。此外,该研发中心在北京也会设置分支机构,进一步支持本地化研发战略。



▲2025上海车展,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图 / 保时捷官方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其首个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信息娱乐解决方案,预计于明年正式搭载于保时捷车型。

同时,保时捷也在尝试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加强合作。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车辆信息技术的夏恪涵透露,保时捷已经在和中国合作伙伴着手研发一些新项目了,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上海车展期间,施德纳、夏恪涵与每人Auto等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回答了保时捷如何应对挑战以及未来的产品战略等问题。以下为沟通会问答节选(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删改)。

坚守跑车基因

问:现在中国市场有一个观点,“无智能不豪华”。保时捷是否认为,在跑车领域,智能辅助驾驶也是影响中国客户选择保时捷,特别是保时捷跑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对这样的问题,保时捷未来将怎么做?

夏恪涵:车辆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家现在都生活在数智化的时代,日常会接触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他们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座驾,即使是一台跑车,也应该拥有智能的、数字化基本功能。

座舱内的信息娱乐系统,是智能化非常直观的体现。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直接和车机对话,可以进行互动、交互,可以看导航,也可以享受一些娱乐功能,信息娱乐系统和整车整体的生态也是相融合的。当然,智能化远不止于此。

在辅助驾驶领域,我们同样需要探索如何通过智能技术为驾驶者创造价值——关键在于智能化辅助驾驶能达到何种程度。对保时捷来说,我们一方面要坚守保时捷的跑车基因、品牌传承,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数智化。但是我们要强调数智化不单是体现在某一个领域、参数或是某一个具体配置,而是体现在多个功能领域,整车整体的操控和使用,以及驾驶体验上。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车辆信息技术的夏恪涵。图 / 保时捷官方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保时捷对操控还是比较坚持更多的机械化,少一些数智化,把更多的路感传递给驾驶者?

施德纳:保时捷品牌的核心是跑车,有着深厚的赛车底蕴。我们售出的每一辆保时捷车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除了刚刚讲到信息娱乐系统、辅助驾驶,我们还在寻找通过这些智能技术提升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但基础始终是机械,真正调校良好的汽车,机械感会更强,然后我们在其上增加了支持驾驶员的系统,即使是赛车手也能借助这些系统获得更好的性能。

例如,我们高度灵活的底盘系统,可以控制汽车的每个角度、行驶高度等。可能会增加一些重量,但通过精细化和软件调校,即使是赛车手也能借助这种底盘系统在赛道上更快地完成圈速。我们还在研究更好的摩擦预测、更佳的扭矩分配等。基础是超级精细化的跑车底盘,在此基础上,通过软件和智能系统,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是让驾驶者获得真实的反馈,包括刹车反馈、方向盘反馈,以及车辆的整体反馈。只有当你从汽车那里获得真正精确和可预测的反馈时,你才能在赛道上取得最后的秒数优势。如果试图让汽车过多地与路面脱节,你就会失去可预测性,失去控制,最终失去速度。我们不希望保时捷的驾驶体验是一种很人工感的体验,而是真正纯粹且有趣的驾驶体验。但再次强调,凭借当今的技术,我们可以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增加智能系统。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研发的施德纳。图 / 保时捷官方

问:保时捷相信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吗?你们有为此做怎样的准备?

夏恪涵:我们相信全自动驾驶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优秀企业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比如说中国的小马智行(Pony AI)和美国的Waymo,在全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们相信全自动驾驶会实现,且这对于全人类社会来说都是积极的发展。在此之前仍然有很长的过渡期,这期间辅助驾驶依然会存在,甚至依然会有很多人愿意亲自驾驶、自己感受与汽车和路面的交互。通往全自动驾驶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和技术积累,这也是保时捷目前正在做的。

保时捷成功的关键秘诀在于,我们不仅在造车,更是为车主实现梦想——保时捷是梦想驱动的品牌。由此来看,如果始终成为消费者的梦想之车,保时捷一定会有溢价空间的,不管是纯电车型还是其他车型,如果可以始终保持机械的操纵感和驾驶乐趣,同时伴有辅助驾驶和先进的信息娱乐系统,整体像交响曲一样和谐运作,我们相信这样的产品会被消费者认可,也可以维持在豪华和超豪华的细分赛道。

不管市场怎么变,永远能够找到增长点,就是保时捷团队所有工程师和管理者致力于去做的事。保时捷已有应对策略和战略思路去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过去几年大家看到很多市场波动和变化,包括地缘政治方面的变化,但保时捷以深厚的战略韧性以及灵活的策略调整,展现出了强大的应对能力。所以我们对未来依然充满了信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保时捷在未来依然是一个非凡的、了不起的品牌。

永远不会成为快消电子产品

问:我们看全球市场,欧美的电动车销量最近两年在下滑,在中国50万以上的高端纯电动车是卖不动的。这是否会影响保时捷的(电动化)态度,以及在研发领域的资源分配?

施德纳:我们注意到,在欧洲和美国,从内燃机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转型有所放缓,而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至少没有如此明显的趋势。背后原因有很多。其一,欧洲和美国减少了对电动汽车的激励政策,造成短期销量承压;其二,在欧洲和美国,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的用电成本与汽油成本几乎持平,电车并没有显著优势。而在中国情况则大相径庭,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明显低于传统燃油汽车。尽管如此,我们相信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电动汽车都将获得发展。

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对我们的产品战略产生了影响,我们动态地调整资源和资金,确保我们的内燃机车型以及混合动力车型持续更新,在世界各个市场中保持新鲜活力并紧跟时代步伐。当然,我们仍然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在关键市场、领域加速研发的速度。总体而言,我们保持三管齐下的驱动策略,在不同的驱动形式中都有所投入。



▲2025上海车展,911 Spirit 70全球首秀。图 / 保时捷官方

问:在中国越来越多人把电动车当成消费电子产品,这存在一个问题,电子产品很难卖出高溢价,就像是Apple Watch始终卖不过劳力士一样。保时捷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施德纳:首先保时捷的所有车型都是独树一帜的,我们标志性跑车的价值来自于品牌的历史传承,设计语言,还有巅峰性能,这些是我们定义保时捷最核心的要素。在此之上我们当然可以运用先进的电子科技、数字化技术来让保时捷有更现代化的诠释。我们并不认为整辆汽车的性质会因为这些技术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核心的还是保时捷一以贯之的源于赛道的基因,品牌的精神和价值,这些是不会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时捷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快速消费的电子产品,每年都会有更新迭代,甚至速度一慢就会被淘汰。我们将会采取一切措施来打磨我们的标志性汽车,在保持其标志性的同时为其增添技术。我们将从电子领域汲取技术和创意灵感,使汽车的日常实用性相较于当下更加出色。我们将保时捷的核心理念与新技术相结合,但仍将保留汽车的本质特性。



▲2025上海车展,新款911 GT3中国首秀。图 / 保时捷官方

问:911是不是永远不会推出纯电的版本?内燃机的产品序列除了小的更新,会不会有全新产品推出?

施德纳:会不会有纯电911要取决于是否有成熟的技术。911的核心精髓在于运动性能,强大的过弯能力,赛道表现以及轻量化。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纯电车动力能输出很高的马力,但我们需要在重量和续航上实现好的平衡。未来如果有比较好的能量解决方案,比如说电池密度更高,或者有全新型态的电池技术后,911才具备纯电的条件。

关于内燃机,未来保时捷会持续地迭代内燃机的车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保留品牌核心特质的前提下,从电动化技术中受益。以新款911 GTS为例,电动涡轮系统的加入,极大地改善了涡轮迟滞问题。以及PDK变速箱里集成了电机,还有一块高压电池来给电动涡轮和变速箱电机供电。在高转速废气较多时,涡轮增压器的电机还可用作发电。“电动+内燃机”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未来内燃机的发展方向,拥有了匹敌电动车的快速响应,同时保持了燃油车的机械精髓。在塑造保时捷的驾驶乐趣和操控性能的同时,用电动技术的加持实现升级,这是内燃机和跑车未来更新迭代的一个思路。特别是刚提到的变速箱电机技术,它是从勒芒赛事夺冠经验而来,我们沉淀打磨的一个技术。虽然长期电动是一个趋势,但我们还是会不断优化内燃机。

加大在华研发力度

问: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新能源品牌势头非常猛,保时捷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冲击。这些冲击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国产品牌的品牌向上,还有文化方面的冲击。保时捷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

施德纳:首先,保时捷是“生于赛道,驰于公路”的品牌,核心是跑车,我们致力于在每个细分市场打造最具运动性的车型。我们的豪华定位主要建立在品牌的运动性之上,这一点和很多国内造车企业有差异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提供更加精致的、更多样的个性化定制,包括今天在发布会上所带来的Heritage Design第三款限量版车型,引用了历史主题并融入现代元素,个性定制也是保时捷品牌的独特之处。



▲保时捷Heritage Design第三款车型911 Spirit 70。图 / 保时捷官方

但要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我们意识到必须要加快智能化的脚步,包括信息娱乐系统和辅助驾驶。因为我们意识到中国有独特的路况和城市交通情况,比如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在拥堵的道路上没有办法完全释放保时捷的性能,这时候辅助驾驶可以帮助驾驶者分担很大的压力,降低他们的疲劳度,所以它是有实用性在的。我们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中国速度来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夏恪涵:我们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有特殊的关注点,我们也在不断扩大这个团队。我们与中国技术企业合作,利用中国本土技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必要性。在软件和高性能计算领域,中国是创新的沃土,诞生了非常多的先进企业,很多先进技术也在这里诞生。我们将这些创新融入到我们的汽车中,以各种形式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另外,我们希望中国研发中心的设立,可以加快整体的研发进度与流程,这意味着客户将在接下来的两到四个季度内看到初步成果,而不是两到四年。

问:保时捷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和大众之间有交流吗?有沟通和共享吗?

施德纳:协同一定存在的,这就是保时捷隶属于大众集团的优势所在。大众集团旗下有13个不同品牌,也有很多个研发团队,有任何一项技术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以及非常好的使用效果,保时捷一定不吝于使用这项技术。大众集团的体量很大,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每年大约在8500~9000万辆,大众集团旗下13个品牌整体能达到1000万辆,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集团内涌现出的先进的、有潜力的技术,保时捷一定会关注并充分利用。



▲保时捷经典元素墙。图 / 保时捷官方

问:前面提到保时捷和大众集团在研发方面的协同效应,我们知道大众集团跟小鹏有技术方面的融合,未来会不会在保时捷的辅助驾驶或其他方面看到小鹏的技术身影?

夏恪涵:目前没有相关计划,但大众集团内如果有任何非常成熟的,有潜力或优秀的技术,都有可能为保时捷所用,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