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但万万没想到,三分钟后,他就当众宣布:
我要息影!
一句话,让内娱震动,也让当晚的热搜爆了!
好好的,为什么要息影呢?
回想近两年张译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好像有了答案。
但张译的回答,却给足了内娱体面!
01
4月27日,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山东青岛隆重举,吸引了超过200位明星名人的到场,堪称内娱的一次盛会。
而张译凭借在《三大队》中的出色表现,再次荣获优秀男演员奖,成为华表奖影帝。
这也是他继2023年凭《我和我的祖国》获奖后的第二次封帝。
此次华表奖的竞争异常激烈,张译与顶流男星王一博的正面碰撞成为了一大看点。
尽管王一博人气高涨,但最终还是张译更胜一筹,成功卫冕影帝。
在揭晓名单环节,当主持人念到张译的名字时,他显然有些意外和紧张。
张译在领奖时表示:
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会再次获得这个奖项,感到非常紧张。
他诚恳的感谢了导演、编剧和剧组的同仁们,也感谢了观众们的支持。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他的感言即将结束时,他话锋一转,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我决定息影一段时间。”
这句话,让他成功登顶当晚热搜!
好好的,为什么要息影呢?
张译的回答,十分“内涵”!
02
张译的息影宣言并非一时兴起。
在后台接受采访时,张译表示:
近几年自己确实非常努力,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但感觉有些过于密集了。
因此,他希望能够停下来,给自己一些休息和沉淀的时间。
他透露,自己计划在这段时间里陪陪自己的猫,去大街上逛逛,安安静静地享受生活。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角色,为未来的演艺事业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张译也表示了对观众的感激之情,他直言:
“很感谢今天这份鼓励,它像是我和观众的一份契约。
拿了这个奖,不好好去生活、不好好演戏,会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
所以我希望自己多沉淀一下。”
张译的这番话尽显低调谦虚。
他一直将 “扎根生活” 视为表演的根基。
他深知演员一旦脱离真实的生活,表演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多年来,他为了贴近角色,总是付出诸多努力。
在拍摄《鸡毛飞上天》时,他为了演活从 “鸡毛换糖” 起家的商人陈江河。
在浙江义乌蹲点半年,跟着老商人学摆摊、讲价,甚至学会了用算盘快速算账。
剧中那些 “蹲在地上数硬币”“边吃饭边看账本” 的细节,都是他深入生活的成果。
也正是这些细节,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史。
在《红海行动》中,为了展现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的硬汉形象。
他带着腿伤完成所有军事动作,在非洲沙漠的高温下坚持实拍,甚至因脱水晕倒在片场。
然而,随着近年来作品的不断推出,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他渴望回归生活,重新去体验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去观察市井百态,去感受人间烟火。
他希望通过回归生活,汲取新的养分,为未来的表演积累更多的能量。
让自己在再次回归荧幕时,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生动的表演。
从他近几年的作品产出量来看,他参演的影视作品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狂飙》《满江红》《第二十条》《三大队》等近 10 部作品密集上映。
他几乎全年无休,穿梭于各个剧组之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三大队》拍摄期间,他曾有过凌晨四点才收工的经历,下了夜戏后,身心疲惫的他直言:
“演员最怕的是,把体验当消耗品”。
长时间的连轴转,让他对表演产生了一种惯性,甚至开始厌烦自己,他坦言:
“前几年作品太密,我甚至开始烦自己”。
观众们在不同的剧中频繁看到张译的身影,难免会对他的表演产生一种熟悉感。
甚至会觉得他的表演风格逐渐趋于相似,陷入 “演技套路化” 的争议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译选择息影,无疑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然而,回顾张译的前半生演艺生涯,就会发现他“不得已”的苦衷!
03
早期,他因“颜值普通”被军艺、中戏拒之门外。
在战友话剧团打杂近十年,甚至被贴上“驴脸”“三丑之一”的标签。
但他从未放弃对表演的热爱和追求,甘愿在各个剧组中跑龙套,只为能在某一天得到认可。
终于,在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让张译开始崭露头角。
他饰演的史今班长一角深入人心,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演技出色的演员。
但即便凭借《士兵突击》《鸡毛飞上天》等作品崭露头角。
他仍长期被资本视为“性价比高”的配角人选。
直到37岁凭借《亲爱的》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才逐渐摆脱边缘化地位。
近年,张译虽跻身“200亿影帝”行列,却依然避免不了“为流量抬轿”。
例如,《万里归途》中他与王俊凯搭档,被质疑“演技扶贫”。
《悬崖之上》中与刘浩存合作,被资本捆绑营销。
此类“老戏骨+新流量”模式,本质是资本利用其口碑为流量明星引流。
而张译的角色深度常被牺牲,他曾无奈表示:
“演员的主体任务是演戏,但有时不得不面对行业的游戏规则。”
直到《狂飙》出现,张译的“遮羞布”彻底被撕下!
在电视剧《狂飙》中,张译作为主演之一,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然而,随着剧集的播出和爆火,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一角意外走红,人气飙升。
资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迅速调整策略,试图将张颂文捧上更高的位置,而张译则逐渐被边缘化。
在剧集热播期间,张译就频频传出负面消息,如“耍大牌”、“不好相处”、“孤立剧组”等。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送去申报奖项时,《狂飙》剧组竟未给张译申报。
在TVB版《狂飙》的海报上,甚至没有出现男主的名字,C位也被张颂文取而代之。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张译在剧组受到了不公待遇。
然而,面对这些不公和打压,张译并没有选择反击或抱怨。
他深知在这个圈子中生存的不易,也明白只有用实力和作品说话才能赢得尊重。
但张译还是失算了。
张译的演技实力毋庸置疑,但《狂飙》的爆火,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在《狂飙》之后,他接连出演了多部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重生》、《重生之门》等。
据统计,张译曾饰演警察类角色超过20次,观众调侃:
观众调侃:
“张译的戏路堪称中国警察制服演变史。”
尽管熟能生巧,张译演起警察来驾轻就熟,但却导致他的表演模式化。
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疲劳。
这也让张译逐渐被称为“戏混子”,被质疑演技和选角眼光。
《他是谁》豆瓣评分从8.2暴跌至5.7,就是因为张译被网友批评:
“皱眉、抿嘴、驼背”三板斧已缺乏新意。
张译的演技原本可承载更多元角色,但资本只愿为‘保险选项’买单。
资源有限,何其悲哀?
结语
张译二封华表奖影帝并宣布息影的决定,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张译的息影决定,既是对自我的沉淀,亦是对行业规则的无声反抗。
他计划“陪陪猫、去人群里生活”。
这种选择与资本推崇的“流量至上”逻辑背道而驰,却也赢得业内尊重。
导演贾樟柯评价:
“张译的暂停,是为艺术保留火种。”
张译的粉丝,虽然会因为他暂时离开荧幕而感到失落,但更多地是理解和支持他的决定。
短暂的休息,是为更好的回归。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张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好的状态,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亲爱的》张译.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6-10-26]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提档9月30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019-09-06 [引用日期2019-10-28]
组图: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定档 张译吴京邓超等出演.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0-09-24]
《狂飙》官博
张译微博
《士兵突击》首爆丑闻 班长史今也当第三者(图).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