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热爱国学、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研读国学以来,除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文采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

古人有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自信!

这是很难在当代人身上见到的。

现在的人,自信多是从外面来的。

  • 当一个人挣到了远超出周围人的钱,TA或许会变得自信;
  • 当一个人拥有漂亮的面孔,吸引了众多人的喜爱和追求,TA可能会感到自信;
  • 当一个人得到了稀有的机会,跻身名流,身价倍增,TA大概会比一般人更自信……

不过呢,当他们到了比自己钱多、比自己貌美、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面前;

或是一朝失去所拥有的财富、名利、地位;

其自信可能在一瞬间就会土崩瓦解,荡然无存!

这,能叫真正的自信吗?

所以个人认为,现代人拥有的,多是虚假的自信罢了。

这样的自信,建立在种种外在条件的基础上,压根经不起任何考验。

而我所看到的古人们,那才是真自信!

老子不过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却敢于公然陈诉自己的观点,批驳当权者的错误行为: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他指出,民众人心不古,争斗及祸乱,都来自于统治者种种无谓的行为!

如果不能确信自己对世事深刻的洞察力和超越常人的智慧,他又哪来为统治者“开药方”的底气呢?

庄子呢,穷得叮噹响,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理,不是著书授课,就是跑去钓鱼休闲。

楚王派人来请他出山,他还打趣人家:

假如有只神龟,死后将得到隆重的供奉;

你们说这神龟是愿意甩着尾巴在泥水里嬉戏呢,还是要那死后的尊贵?

如果思想没有经历过千锤百炼,如何拥有这份发自内心的从容与淡定!又怎么可能在高官厚禄前,完全不动心呢?

孔子当年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周游列国时,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

七天没米下锅,却依然慷慨弦歌,没有一丝哀戚之色;

如果缺少内在对理想的坚持、对信念的坚守,怎么可能做到在这样的困境下,毫不动摇呢!

可见,现代人的自信,来自外面,建立在种种外部条件上,因而脆弱得不堪一击,实在只能算假自信;

而古人的自信,来自内心,来自精神世界,不会轻易受到外部的干扰,更不会因他人的态度、客观的困难而改变。

此为真自信也!

古人的自信,究竟来自哪里?

三自观点:

古人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共识,那就是对“道”的追寻。

不论儒释道,都有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善于对事物追根溯源;

他们共同探求的,是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

一旦有了对事物规律的洞察、本质的把握,便能做到凡事心中有数;

知道万事万物的成形与毁坏,都有定数;

就不会执着于世间的一切,没有了执着,内心便拥有了超然物外的淡然;

到达这种境界,自信便油然而生了。

更多精彩见个人主页。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贯穿一生。

我们的成长目标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