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可以说是热闹得很。
先是美国那边接连放出消息,说他们已经跟中国接触了,还吹得天花乱坠,说谈得“特别好”,甚至“达成了很棒的协议”,直接把美股拉涨了一波。
结果中国外交部在4月24日的记者会上出来“打假”了。
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前一天就已经说过了,根本没有跟美国谈关税的事,还提醒美国别再搞这些“混淆视听”的小动作。
而就在外交部回应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23日,中国还收到了一位欧洲老朋友的提醒。
他告诉咱们,千万别轻信特朗普的话,别因为他的那些说辞误判了形势,因为美国现在还没到真正吃不消的时候。
这个好心提醒来自亚尼斯·瓦鲁法基斯,他曾在2015年当过希腊的财政部长,后来辞职了,现在是一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瓦鲁法基斯的提醒不是危言耸听,从过往历史来看,美国的政策转向基本上有个铁规律:只要资本受损,政策就会立刻掉头。
现在,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可能因为买不到鸡蛋在发愁,但那些掌权的精英根本不当回事,毕竟再怎么缺鸡蛋也不会缺他们那份儿。
可等到中国掐断了对美稀土供应,那美国的军工巨头全得坐蜡,比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因为缺少稀土原材料,他们的F-35战机可能将在6个月内停产。
数据显示,每造一架F-35战机就得用417公斤稀土,而中国掌握了全球60%的稀土产能和90%的提炼技术。
中国这边稀土一禁售,美国那边的很多高精尖生产线都得陷入停摆状态,这种“你离不开我”的局面,才是中国手里真正的杀手锏。
要让美国改政策,就得让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权贵阶层”吃大亏、受重创。
瓦鲁法基斯的提醒,直接戳中了问题的核心,而从中国拒绝跟特朗普谈判的态度来看,中国对美国的看法,早就跟这位欧洲老朋友的观点不谋而合。
更何况,特朗普的心思一天一个样,谁也捉摸不清,因此更是不敢随意做出回应。
好比之前特朗普一直说要降低对华关税,让双方“重归于好”;可在25号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又放话说,只有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美国才会取消对中国加的关税。
如此反复多变,朝令夕改,又怎么能让别的国家相信他呢?
对此,中国早就表明了态度:想谈,随时可以;想打,奉陪到底。
有些人认为,中美虽然有深层次的矛盾,但双方的共同利益还是很大。
可特朗普这番话,其实就是在说“降税可以,但有条件”,而中国的态度更像是一种“防守中带着开放”的策略。
同时我们得看清楚,特朗普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逼的。
一方面,美国中期选举快到了,特朗普想靠调整对华政策来拉拢选民支持;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挺吃紧,特朗普希望通过缓和中美关系,给经济打打气。
特朗普的各种喊话,只不过是希望我们帮他架梯子,等他缓过这一阵后,说不定会发起更猛烈的经济攻势。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特朗普这次打的关税战,结果就像扔出去的“回旋镖”,先砸了自己一头,疼得美国直喊叫。
不过,对于美国这样的对手,我们要在战略上不把它当回事,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得认真对待。
烂船还有三分钉,更何况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我们依然需要谨慎应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