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计划旅游还真挺头疼的,哪儿都想去,但是热门城市又怕太拥挤,毕竟体力有限且耐力不足。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休假有没有推荐的宝藏旅游地,朋友说她去过江西,从南昌到景德镇再到鄱阳县,在南昌看了课本上的滕王阁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景德镇捡了一大堆废旧但精美的陶瓷,最后还在鄱阳县见到了草长莺飞的鄱阳湖大草原。

这条路线,本来还在犹豫中,但是她疯狂推荐,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便规划了从4月14日到4月18日总计五日的行程,结果诚不负我。

首站南昌:

英雄城的诗意与烟火

14日下午2:55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仅飞行不到2小时便落地南昌昌北机场。此时才16:45。

拿好行李,在机场附近租个车,驾车半小时左右便到达八一广场附近的酒店。从酒店步行至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皆在10分钟左右。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过这些地方,深感今天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逛累了,晚上去到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夜市的烟火缭绕迅速挑起了躁动的味蕾,摊主们用双手传递热情,食客们在浓郁的烟火气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一行人才在座无虚席的烧菜馆吃完辣炒鸡爪,转角处又飘来刘大爷鲜肉饼的鲜香。

吃饱喝足的我正欲起身往回走,同行友人却意犹未尽:“走,我们再去买几个鲜肉饼!”

几步路又晃悠到了小摊前,购买的食客排起了长龙,忽然想起《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的句子,原来千年前的市井烟火,至今仍在巷陌间流淌。

来南昌,自然必登滕王阁。因而第二天,早起便出发去滕王阁。

清晨的滕王阁被赣江晨雾笼罩,三层飞檐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登上阁楼,远眺赣江如丝绸般铺展,“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眼前具象化。


滕王阁 图源:视觉中国

午时,在旁边小店喝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瓦罐汤,吃着滋味丰富的南昌拌粉,看本地人用赣语闲聊,这座承载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楼,褪去课本里的庄重,成了市民闲话家常的点缀,十分奇妙。

第二站景德镇:

泥与火的千年对话

南昌至景德镇自驾约2小时,沿途赣江渐次退去,青白瓷器的元素开始闯入视野——是的,瓷都近了。

16日上午到达了此行的第二站——千年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巩县窑,成熟于元代景德镇窑,在明代永乐年间达到鼎盛。

在景德镇,连路灯都是青花瓷的造型。陶阳里御窑景区的古窑遗址像一本立体史书,宋元明清的碎瓷片层层叠压,工匠用“复烧”技艺将残片修补如初,仿佛时光从未断裂。

钻进古窑民俗博览区,看老师傅徒手拉坯,泥团在他掌心魔术般化作花瓶,成型后往温度高达1300℃的龙窑投柴,窑变的瞬间,青花料在高温中绽开冰裂纹,恍若看见千年前的月光。

游客也能上手体验,但大概率会成为“抽象派艺术品”。


老师傅徒手拉坯 图源:视觉中国

从古窑民俗博览区出发至陶溪川,没想到一个创意园区人气也如此之旺。

这里汇集着各类艺术工作室、创意商街、博物馆、主题客栈等,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比你想象中的陶瓷更有趣,充满时尚感。


陶溪川创意瓷器 图源:视觉中国

入夜后的抚州弄夜市则是碳水狂欢现场:冷粉的酸辣、饺子粑的糯香、牛骨粉的浓烈,佐以瓷杯盛满的桂花米酒,恍惚间竟分不出吃的是美食还是文化。

有人言,泥巴进窑,就像把灵魂交给了火,窑火昼夜不息,灵魂浴火重生。以此为例,人走进了景德镇,也像把灵魂交给了历史,千年文脉不断,文明薪火相传。

第三站鄱阳

千湖之城草海与江湖

世人皆知鄱阳湖,却不知鄱阳县,更不知道是先有鄱阳县,再有鄱阳湖。包括我。

在来之前,这趟旅程,我留给鄱阳县的时间只有2天,没想到却是最惊喜的一站。


鄱阳县城风光

17日早上8点,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出发,驾车约1小时24分,便到达了鄱阳湖城悦麓酒店。小憩过后,从酒店出发,驾车约27分钟就到了鄱阳湖大草原。


鄱阳湖大草原

这个季节,广袤的草海青翠碧绿,风过时如波浪翻涌至天际,随手一拍都是Windows桌面级画面。

遗憾的是,此季,候鸟还没飞来。不过听当地人说,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10月后,反嘴鹬、豆雁、野鸭、东方白鹳以及鹭类等数十种越冬候鸟将从西伯利亚等地如约而至,倏然展翅,就是“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奇观。

虽没候鸟,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个候鸟乐园,仍然可以观白鹤翩跹、天鹅引颈,还有美洲红鹮、东方白鹳、东非冠鹤等各种珍稀鸟类,零距离对话,它们的叫声超治愈。

过完“闲云潭影日悠悠”的一天,晚上回到县城,一顿全鱼宴可谓是“功德圆满”。

鄱阳县是农业和水产大县,县内有大小湖泊1067个,物产丰饶,素有“千湖之城”“鱼米之乡”的美誉,因而鄱阳人擅烹湖鲜。什么鳜鱼、黄丫头、银鱼、白鱼……各式鱼类做法多样且滋味丰富。


红烧鳜鱼


湖城三色鱼

比如红烧鳜鱼鲜辣,银鱼羹洁白肥嫩,入口爽滑细腻。豆腐炖白鱼,鱼肉外韧内软,豆腐吸满汤汁后比鱼肉更鲜美。还有杂鱼煲,各式鱼类用砂锅炖煮在一起,虽叫不上来每一条鱼的名字,但每一口都鲜香无比,直入内心。

这些都是只有在当地才能享受到的地道风味。不由感叹,这座千湖之城,果然深谙“靠湖吃湖”的真谛。

县城一日游,行程满满当当

饶州古镇的午时有种油画般的质感。青砖黛瓦的街巷里,80多岁的中国非遗脱胎漆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国坤大师正手抹橄榄油,对一尊脱胎漆器花瓶进行反复来回擦拭。这是脱胎漆器的最后一道工序——搽青,能保留漆面的柔和光泽度。


饶州古镇

从饶州古镇到永福寺塔、芝山鄱阳楼,都仅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就让自己在历史古建的宏大叙事里留下了足迹。登上鄱阳楼,视线无限延展开去,范仲淹在此所作“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的闲适怡情似乎穿透了时光,仍未消散。


鄱阳楼

当然,鄱阳县的历史文化还有一大值得去深刻体验的部分,即瓦屑坝移民文化。

站在鄱阳县莲湖乡的瓦屑坝遗址上,脚下是层层叠叠的陶瓦碎片,眼前是鄱阳湖烟波浩渺的壮阔。

这片被称作“江西老表”精神原乡的土地,是中国八大历史移民地之一。600多年前,214万江西移民从这里出发登船,沿鄱阳湖入长江,开启了“江西填湖广”的壮阔征程。

在瓦屑坝乡愁码头远眺,仿佛能看见移民船队顺江而下,在“湖广熟,天下足”的繁荣后,又开启了“湖广填四川”的新篇章。这条迁徙链也将鄱阳县和重庆紧紧相连。瓦屑坝不少移民后裔的家族谱牒显示,其先祖经湖北迁至重庆,最终扎根两江大地。所以,这里也可以说是江西、川渝血脉连结的历史坐标和精神家园。

浸染了一身的乡愁,回程时,不禁思索,当我们站在长江上游的朝天门码头,或许该记得:脚下这片土地,曾有鄱阳湖的波涛,有瓦屑坝的碎陶,更有万千移民辛勤写就的开拓史诗。

鄱阳,值得再来,期待下一次相会。

记者手记:

从南昌的烟火、景德镇的泥土到鄱阳的江湖,这条线路像一首三行诗:第一句写英雄荣光,第二句绘文化之根,第三句落笔处,是阡陌纵横,物华天宝,风景如画的现代美丽乡村。

返程时特意绕道鄱阳湖大道,稻田与湖面在春风中交替登场。这湖光水色,不就是鄱阳县最大的风景吗?

如果你即将出发,请记得鄱阳湖最佳观鸟期是11月至次年3月;景德镇周六陶溪川夜市必逛,年轻创作者的作品比流水线瓷器更有故事;南昌地铁可直达滕王阁,夜游、白天都有韵味。

上游新闻记者 张雪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