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和胡塞武装的交手中,再次出现意外,亲手将尖端武器的机密,送到胡塞手中。这次美军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对美军实力有影响吗?胡塞会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一枚外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的滑翔炸弹,在也门境内被发现。这枚炸弹来头不小,是美军最新型的GBU-53/B“风暴破坏者”炸弹,也是美军及其盟友当前广泛使用的,最先进的武器之一



GBU-53/B“风暴破坏者”炸弹

沙漠里真的能捡到武器,胡塞武装收到一份大礼

过去总有人调侃,称胡塞武装之所以拥有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很可能是沙漠里“捡到”的。

结果没想到,原来沙漠里真的能“捡到”武器,还是美军自用的最新款,简直是把自家的机密,往胡塞手里硬塞

在外媒公布的照片中,这枚滑翔炸弹外形保存完好,弹翼呈展开状态,被也门东南部的居民发现,有很大可能会最终落入胡塞武装手中。

作为美国空军执行轰炸任务的主力武器,“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上集成了不少美军的先进技术,采用了三模导引头,还结合了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和激光半主动制导技术。

其中,三模导引头技术的多频谱兼容性(如红外与毫米波的同步工作)是当前滑翔炸弹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这种滑翔炸弹具备了一定的制导能力,解决了传统滑翔炸弹难以追踪移动目标的难题。

就算该炸弹在坠落过程中,内部收到了什么损伤,其导航模块和数据链通信协议的硬件结构,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或许可以逆向推算出美军卫星辅助惯性导航和实时数据链更新的运行方式。



该炸弹在外形上几乎完好无损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种泄密所导致的后果,当年美军研究出的首款“眼镜蛇”空对空导弹,被苏联军方研究拆解后,苏方的研究人员就曾感叹,这款导弹简直就是一所大学,并在随后研究出了“环礁”K13导弹,缩小了和美方的差距。

放在今天的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推断出,“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上潜在的研究价值很高,比如可以针对美军数据链的加密协议或通信频段特征,进而研发针对性的电子干扰设备。

再比如,作为滑翔炸弹,其低雷达反射截面积设计和气动布局(如可展开翼套件)对远程突防至关重要。通过拆解残骸,对手可研究其材料涂层、翼面结构与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而改进自身武器的隐身性和滑翔效率。

当然,以胡塞武装所展现出的技术水平,想要将这枚炸弹“吃透”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该武器被美军及其盟友广泛使用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胡塞或把握机会,将美军机密卖个好价钱

事实上,从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其“焦虑”情绪,甚至已经帮胡塞武装找好了“卖家”——伊朗。

美国“战区”网站声称,考虑到胡塞武装和伊朗之间的关系,这枚导弹的技术很有可能在未来,被美国的“主要对手”利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美媒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胡塞虽具备一定武器改装能力,但受限于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难以独立完成高精尖技术的逆向工程,但完全可以将美军的这份机密,卖出一个好价钱。

无论是将武器残骸或关键部件完整移交给伊朗,还是邀请伊朗专家赴也门现场分析残骸,或通过加密渠道分批次传递技术数据,都是可行的办法。

对于伊朗来说,这项技术来的非常及时,一方面伊朗拥有技术背景和成熟的弹道导弹工业体系,其在制导技术(如国产“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的导引头)、材料科学(如隐身涂层研发)以及电子战领域均有一定积累。

在获得该技术后,伊朗可结合自身激光制导技术,研发成本更低的导引系统,应用于国产反舰导弹或地面滑翔炸弹;还可以研制针对美军机载武器的干扰设备,甚至反向控制未完全损毁的武器残骸。

更进一步来说,这个研究成果还可以传递给真主党、哈马斯等潜在盟友,扩大技术辐射范围,对美制武器形成区域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这样一看,美军这次的损失果然不小,但更值得其“担忧”的,恐怕还远不止于“技术泄密”这么简单



伊朗或将抓住这次机会对导弹进行升级

美国千防万防,没防住自己人走漏风声

对于“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的泄密风险,美国军事专家表示,美军的空袭规模越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就越高,另一款AGM-158导弹,也面临相同的处境,指不定哪天就又被胡塞“捡到”了。

这还不算晚,就在美军在前线“送装备”的同时,后方的美国政府高层也“不甘示弱”,将美军行动的信息到处泄露。

回顾一下近期的美军泄密事件,光是规模较大的就有去年下半年,一个名为“战斗轰炸机”的俄语账号,在网上公布了超过250GB的美国军事装备数据,五角大楼对此事保持沉默。

随后,美国媒体《大西洋月刊》主编自称被拉入了一个加密聊天群组中,全程见证了美国防长赫格塞思,是如何向副总统、中情局局长传递作战指令的,包括F-35战机发射导弹打击也门机场、雷达站,随后驱逐舰发射战斧导弹等详细信息。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陷入“泄密”调查之中

这反映出美军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的问题,美国想要达成某项目的,就会通过军事手段进行施压,但越是这样做,其武器的打击误差、毁伤模式及易损部件,都可以被对手看清。

为了弥补这一问题,美军不得不继续投入资源升级装备,形成“技术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反而削弱其长期战略优势。

这种潜在的技术泄密,配合美军信息管理漏洞,“双管齐下”将进一步动摇美国的“军事优势”。

这样一来,美军越是“穷兵黩武”,就越容易出现失误,长此以往,其结局可想而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