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二字,可以形容2025上海车展。
技术、消费观念、能源形式的变化太大,很多车企都是慌乱的。它们选择造车的方式,是极其现实的。融入自己的技术基因,对市面上的畅销车型进行同类复刻。所以,在上海国展中心里,观展人也经常会思绪错乱。上海车展里人头攒动,多数展台都是流动的,少数展台是一直围满了人。
对,不可复制,独立并有魅力,这才是上海车展里的火花。车展里发布了非常多的新技术和新车型,而这些都不会影响iCAR的关注度,V23身边长期围满了男女老少的人群。
技术先进,改装乐趣,经典价值,精准的定价,这些构成了它没有对手。
15万内,没人会拒绝经典
并非全新上市,但仍然能吸引极大的关注。我们问了几组围绕在V23身边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这车,答案也是出奇的一致。如果是之前对iCAR没有了解的人,他们说:“这车太帅了”,并且下意识的就要问这车多少钱,因为想买。如果是之前对iCAR有一定了解的人,他们说:“这车太好玩了”。
诚然,这就是V23最大的核心产品特点。15万内最帅的SUV,这点毫无疑问。而且,这种帅不仅只是视觉上的,它还能吸引出人嘴角的笑容,只要心里存在着年轻和兴奋,就总能被V23击中。
这是一辆赛博朋克的车,这是一辆人们眼中有熟悉轮廓的车,这也是一辆让人看上去哪儿都顺眼的车,这同时还是一辆在懂车的人眼中,不止是样子货的车。甚至于这一次车展里,它竟然还带来了敞篷概念版和皮卡概念版新车。
是的,这就是设计的魅力。早在2024年,苏峻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自己的工业设计逻辑,就是在“万物皆可玩”的时代,电动汽车不能忽略年轻人的需求。
如果解读这款车,首先你会察觉到满满的原创味道,圆形的大灯,憨态可掬但又不过分谄媚,这就是设计的魅力。车身的侧面比例协调,与Kei Car这种经典车型的思考逻辑有着很多的同频。简单来说,V23的设计独树一帜,它就像是小时候每个男孩子都玩过的经典玩具一样。它的设计出发点,绝不是一辆能让很多人都挑不出毛病的车,而是一辆自身情绪价值就拉满,能吸引多数人共鸣的车。
而且,就在车展之前的4月20日,iCAR又上演了一场颜值升级运动。在春季生态发布会推出了官改iCAR V23复古情怀套件。硬核小车V23和军旅风格之间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再创新。
官方给出了改装套装,以防擦条、复古前格栅、哑光绿军衣为核心元素,还进一步给到19吋AT胎、机盖射灯,最终形成了3种改装风格。而且,它从不做样子货。
设计为功能而服务,功能为设计而提升。好看的背后,还有好用。比如,复古前格栅在复刻经典造型的同时优化进气设计,提升电机散热效率;机盖射灯通过防雾防眩光灯罩强化恶劣天气下的穿透性照明;车身防擦条选用高韧性材质打造外扩式立体造型,有效抵御碎石剐蹭与植被摩擦。
19吋AT全地形轮胎则通过全宽胎面减震层与强化胎体结构,兼顾复杂路况的抓地力与日常驾驶的舒适性。每一项配置都经过严苛的工业验证,确保了改装套件在品质与审美上的双重卓越。
除此之外,iCAR也已正式推出了高亮黑轮眉+前中网熊猫撞色前装配件,推出专为两驱版车型打造的19吋五幅轮毂,以及专为四驱版车型升级的19吋复古越野轮毂(配AT胎)和适合自行DIY的21吋分色五幅轮毂三种全新组合。
在很多用户和潜客眼中,iCAR是50万内的颜值之王,素车好看好玩,升级的车辆则是充分的展现个性。
15万内,没人会拒绝iCAR
好开、好玩,仅凭这2点还不足以让iCAR V23没有对手,它的法宝还在于,技术的顶尖。
15万,它在越野、智能驾驶辅助、操控方面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基于新一代新能源平台“i-SWIFT雨燕(参数丨图片)平台”,四轮四角的布局和大电池低重心布局,确保了它是天生敏捷的弯道高手; 30000牛超高抗扭车身,搭配精密设计的加强结构,让V23这个方盒子开起来像运动轿车一样紧致、精准。
为了带来更好的通过性,iCAR V23的后驱版接近角/离去角分别为42°和40°,四驱版更是达到43°/41°,最小离地间隙210mm。这组数据,是一些改装后的硬派车型才能给到的。而且,坐进车内之后,关于驾驶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前排坐姿已经接近非承载车身的硬派SUV。
更关键的是,它对于尺寸的克制,对轴距的控制。4220mm的车身长度,是比较标准的紧凑型SUV,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实用性,它把轴距做到了2735mm,这个轴距刚刚好,如果再长一些,就很容易在越野时拖底。
除了没有前后锁之外,目前V23专属的“i-AWD鬣蜥四驱”系统已经做到了30万元级传统SUV的四驱表现,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通过性。除此之外,它还是有着钢炮驾控的硬派。
比如,它采用更偏向后驱的平台,普通版为后驱,四驱版的后电机动力比前电机更大,这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了推头,同时也摆脱了四驱车型难以做出漂移动作的局限。为了尽可能提升操控,iCAR V23采用四轮极致推向四角的布局,不仅用更佳的轴占比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让底盘更下沉稳定,再配合上底部平铺的CTP电池包将整车质心压低至车身底部,以及采用了同级领先的五连杆式后独立悬架,它能更好地吸收化解颠簸路段的冲击力,以及提供更多维度的车轮角度控制,让四个车轮能更好地接触地面,带来更佳的稳定性。
专门针对方盒子调校的“i-ESC智能稳态”系统,通过遍布车身的20多个传感器,精准感知车身动态,控制马力输出,确保抓地力和车身稳定。
再加之,它带来的科技力量。此前V23进行了大规模全场景OTA升级。全新上线的高速NOA领航系统依托地平线J3+TDA4双芯片与5R5V12U感知冗余方案,支持一键激活自主超车、智能进出匝道及弯道减速功能,该系统还可预判大车/危险车辆并主动横向避让0.3米安全区,复杂场景下提前语音预警接管,大幅提升长途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智能座舱方面新增无线CarPlay无缝互联、独立音乐入口及小宇宙、闪电玩等轻量化应用,同步优化座椅加热记忆、空调通风模式及转向灯交互逻辑等细节体验,打造更人性化的人车交互生态。
写在最后
实际上,只要是看完了车展,结论就是,15万内唯一可以闭眼入的车,就是它。
颜值上,虽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相信没人能否认,iCAR V23的吸睛能力远胜于常规家用车。再配合上一系列的官方巧思以及合法改装套件,它是对车主生活方式的极佳体现。
功能上,比它能越野的车,没它好开;比它好开的车,本身就很少,同时也不能越野。而再考虑到如今最潮流的智能化,它的进步速度以及应用场景对细节打磨结果,也是无出其右。
最终,我们可以为15万内闭眼入的结论所负责,它没有直接的对手,甚至没有车能明确的说自己可以挑战V23。摆在年轻人眼前的局面很清晰,如果手握15万,购买代步轿车,那不好玩也是纯工具,而如果是购买常规的家用SUV,其实返回头来看,亮点也全部被V23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