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面包店早不是碳水工厂,分明是代际价值观的修罗场,90后买全麦面包必发九宫格,配文「自律给我自由」;00后颜值即正义,蛋糕胚塌了马上滤镜调亮秒变ins风;10后在元宇宙开蛋糕DIY工坊,用NFT买虚拟甜甜圈,现实中的马卡龙只是登录奖励。
©图片源自小红书 Hey贾维斯
这场战争早超越了面粉与奶油的博弈,把面包房当二次元打卡圣地,烘焙店进化成「社会情绪收容所」,所以别问下一个爆款是啥,能同时让90后晒圈、00后打卡、10后氪金的,才是真次元壁破碎神器。
本文目录/ content
1:三代人吃出不同“价值观”
2:90后,烘焙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者
3:00后:符号游戏的“疯狂玩家”
4:10后虚拟蛋糕开始抢占现实消费市场
01
三代人吃出不同“价值观”
烘焙行业年均增速飙到18.3%以上,以前大家购买烘焙食品目的是单纯填饱肚子,随着时代发展,它成了观察不同代际人价值观变化的“透视镜”。
90后喜欢在传统烘焙中找独特,00后用追求品质来重新打造社交的规则,10后则借助符号消费,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充满情绪的“虚拟宇宙”。
这场因为代际认知不一样引发的消费革命,不只是改变了面粉和奶油怎么搭配,更是把消费主义背后的运行逻辑一同改写。
©图片源自小红书 早八真的困
烘焙圈里90后、00后、10后这些爆火烘焙品牌,谁会先“掉队”?
好利来是烘焙界的“90后必选品牌”,1992年出道到现在都30多周年,全国门店数接近1000家啦,爆款产品半熟芝士口感得到国民关注,而且和各种热门IP合作圈了不少粉;
©图片源自小红书 木槿季
鲍师傅是烘焙界的“00后潜力股”,2004年品牌诞生近20周年,全国有160多家门店。它家的招牌产品肉松小贝火遍大江南北,一口下去,肉松的咸香和蛋糕的软糯完美结合,鲍师傅的拿手绝活就是手艺,每一块糕点都是师傅们用心做出来的,品质没得说;
泸溪河是烘焙界的“10后新秀”,2013年才成立目前为止十二周年,全国门店数暴风成长到快400家,它家的桃酥是镇店之宝,又香又酥,咬一口直掉渣,很多人都是冲着这口桃酥去的;泸溪河同样靠手艺吃饭,师傅们传承传统工艺,把糕点做得那叫一个地道。
©图片源自小红书 整天都吃一整天
02
90后,烘焙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者
90后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正在用烘焙重新定义社交货币的“流通规则”。他们用健康配方来衡量品质好坏,靠定制化需求在社交圈里引发“大爆炸”,把烘焙消费提升到了能代表圈层身份的高度。
烘焙参与:90后带火了家庭烘焙,到2025年,相关设备的销售额估计能涨25%。他们线上买原料的比例超过40%,还特别喜欢低糖、全麦这些健康配方,在烘焙里吃出健康。
面包选择:他们对面包的选择有较高的门槛,特别爱欧包、软欧这些品类。30%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添加益生菌、膳食纤维的功能性面包多掏钱,线上渠道贡献了50%的销售额,他们动动手指好吃的面包就能送到家。
蛋糕消费:定制化需求在90后这里特别突出,60%的90后愿意为了IP联名蛋糕(比如迪士尼主题)花高价。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晒蛋糕单的概率高达70%,蛋糕成了他们展示身份的“秘密武器”。
©图片源自小红书 Men~杰
90后的代表“好利来”在品牌升级这条路一刻都没停过,一直琢磨着怎么让自己更年轻、更对年轻人的胃口。热门IP联名直接戳中年轻人的兴趣点;开主题店,店里的装修风格、活动安排;推出新款爆品更是家常便饭,隔三岔五就整个惊喜,让你忍不住去尝尝鲜。
为啥好利来能成功实现品牌年轻化呢?品牌骨子里带着年轻人“敢于试错、敢于探索”的劲儿,不墨守成规,愿意去尝试各种新玩法、新思路。好利来家80%到90%的产品价格都在20 - 200元这个区间,坚持走高端市场定位,品牌形象早就深入人心。品质醇正,用料实在,口感也棒,特别适合白领和青年人对生活品质有点追求的群体。
©图片源自小红书 a小鱼晒干了
03
00后:符号游戏的“疯狂玩家”
00后是在数字世界里长大的,他们把烘焙消费变成了一场大型的符号游戏。在他们眼里,“颜值就是正义”,直接把产品的功能给“拆解”了,用盲盒的逻辑重新组合消费体验,每一口甜点都成了进入他们“情绪宇宙”的门票。
烘焙态度:00后把烘焙当成了“情绪媒介”,35%的人买迷你蛋糕就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他们喜欢一次性小份装,享受那种“马上就能得到的快乐”,感觉吃蛋糕不只是为了满足嘴巴,更是为了满足拍照分享的欲望。
面包偏好:他们选面包就看颜值和创新,像3D打印造型面包这种,特别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对植物基产品的接受度达到了45%,而且超过90%都是通过直播下单的,感觉他们不是在买面包,而是在买一种时尚潮流。
蛋糕消费:00后沉迷于盲盒式的蛋糕体验,像隐藏款蛋糕这种,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感。他们愿意为了虚拟形象联名款蛋糕支付2 - 3倍的价格,功能性蛋糕(比如添加胶原蛋白)渗透率也有25%,在他们眼里,蛋糕就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图片源自小红书 xuan_955
00后宝藏品牌鲍师傅,它家的品牌理念超实在,就是“糕点要想好吃,就得在新鲜、食材、手艺这三方面狠狠下功夫”。鲍师傅一直坚持在门店里现做现卖糕点,你买回去吃的时候,那口感像刚从烘焙房里直接送到你嘴里似的;鲍师傅从源头就开始把关,对原料的挑选细致到每一个细节。
特别强调用新鲜食材,就像给糕点注入灵魂一样,消费者吃的时候才能品尝到食材原本的味道,纯天然的香甜在嘴里散开;糕点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得就像一幅画,一口咬下去,各种口感在口腔里“开派对”,独特口味组合总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味觉惊喜,让你每次吃都有新体验。
糕点师傅们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和配方来制作糕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容不得马虎。酥皮类糕点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做出来的皮薄得像纸一样,咬一口“咔嚓”响,又脆又酥,还不会散得到处都是,和里面的馅料搭配得那叫一个完美;鲍师傅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推出新口味。除了熟悉又喜欢的传统中式糕点,鲍师傅还在不断探索新的产品形式。
©图片源自鲍师傅旗舰店
04
10后虚拟蛋糕开始抢占现实消费市场
未来烘焙行业的竞争,可能会集中在下面这三个融合的地方:
技术赋能的代际需求翻译器:以后会用AI情感计算,去分析不同世代对符号的喜好,比如能给10后打造出可穿戴式气味芯片蛋糕,让他们吃蛋糕的时候还能闻到独特的香味,这体验想想都酷。
可持续价值的三重穿透:以后买蛋糕要构建一个从生产端(能知道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消费端(包装能直接吃掉)到意义端(蛋糕上的图案是有故事的文化IP)的闭环系统。
跨代际情绪公约数挖掘:在代沟里找找大家的共同点,把90后喜欢的家庭仪式感,变成00后追捧的“复古元宇宙家宴”;
当10后的虚拟蛋糕开始抢占现实消费市场,当银发族用智能烤箱重新和家人建立联系,烘焙消费就不再只是吃的东西了。它成了代际认知冲突的缓冲带,也是新消费文明演化的培养基。在这里,面粉和代码一起“跳舞”,传统和未来握手言和,每个消费者都在用味蕾投票,悄悄改变着这个时代的消费观念。
©图片源自小红书 星星甜品屋~
10后新晋烘焙品牌“泸溪河”现在是南京特产的“当红选手”,妥妥的新中式糕点店代表。好多人就好奇了,它怎么这么招人稀罕?2013年黄进创立了泸溪河这个品牌,他带着一股子匠人精神,一门心思打造新中式糕点。桃酥系列是响当当的招牌产品。黄进是江西鹰潭人,老家有条母亲河,泸溪河品牌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几年不少中式烘焙品牌都碰上了难关,日子不好过。但泸溪河却像开了挂一样,发展得顺风顺水。2023年6月27号那天,泸溪河总部基地奠基,这个基地总投资30亿元,计划建29条食品生产线,建成一年能生产20万吨烘焙食品。
门店数量2021年第四季度的时候,泸溪河有280家门店;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门店数就涨到了332家。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更是突破了400家大关,达到了402家;这两年明显感觉到泸溪河在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包装变得更好看、更有特色。在淘宝上泸溪河的桃酥礼盒那销量相当惊人,一个月卖出去上万件,高销量妥妥为它之后的线上营销铺好了路。
©图片源自小红书 泸溪河
综合来看,以上介绍的90后、00后、10后的三类代表性烘焙品牌,早就不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网红品牌,它们都很有实力、有潜力,成长为像稻香村那样深受喜爱的国民品牌。
在代际消费的“分界线”之间,烘焙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装食物的盒子”到“装意义的容器”的大转变。90后追捧的社交烘焙,00后主导的符号狂欢,以及10后暴露出数字原住民在现实和虚拟交织的世界里的存在焦虑,其实反映了现在消费者在原子化社会里对圈层归属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