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举行。作为活动承办方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典籍捐赠、学术支持、课程合作等多元形式深度参与,为新时代古籍保护与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动能。
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胡海荣主持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浙江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叶恭银,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林勇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分别为活动致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殷梦霞代表出版方向浙江省22所高校捐赠了《百部经典》。这部由中宣部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的系列读本,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出版典籍解读成果80余种。此次捐赠的图书涵盖《周易》《论语》《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等经典名作,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启动仪式后,还组织召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与推广研讨会”。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张凯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教授周绚隆做题为“致敬先哲,立足经典;坚持阅读,丰富自我”的主旨报告,指出“经典是重建社会价值观和塑造民族精神不可替代的精神资源,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思想境界和审美意识有重要的帮助,对于独立人格、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对于提高文字表达(写作)能力有帮助”,并为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徐永明则以“数智时代的经典阅读”为题,就数智时代的文献形态、如何利用数字人文技术辅助经典阅读等展开讲述,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数理,以入虚拟之世界;观乎AI,以建最强之大脑”的数智时代的阅读理念。
出版社“百部经典”项目负责人于浩详细介绍了丛书编纂进展及未来规划。《百部经典》在编纂过程中,以‘活化经典,服务当代’为宗旨,按照“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的体例设计,力求在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书中所附的善本书影及参考文献,更让读者得以直观感受古籍原貌,拓展研读视野。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标志着浙江省古籍保护教育迈入体系化、标准化的新阶段,也彰显了出版机构在文化传承中的枢纽作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为古籍专业出版机构,在履行文化使命的实践同时,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纸面”走向“课堂”。当古籍保护与时代需求共振,当出版使命与教育创新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必将历久弥新。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