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越南的国土面积比我国的云南省还要小,但却有58个省和5个直辖市,这就像是把一块中等大小的蛋糕切成了特别多的小块,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越南的行政体系极为臃肿。

但是最近越南好像突然开窍了,准备来一场大改革,计划将全国省级单位砍掉一半,地方机构更是要减少70%以上。

越南以前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现在要削减一半?中国也可以这样去繁化简吗?



层层叠叠的行政地图

越南的行政区划体系,其实和中国有点相似,采用的是分级管理模式。目前,越南的行政单位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然而,越南的国土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却被划分成了63个省级单位!具体来说,越南的行政区划是三级结构:63个省级单位(58个省和5个中央直辖市)、705个县级单位。



如果用实物来比喻,越南的行政区划就像一座层层叠叠的金字塔。最上面是河内、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中间是数百个县城和地区,底层则是上万个小乡镇和社区。这种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呢?部分是从法国殖民时期继承下来的,部分受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还有一些是考虑到了民族分布和地理特点。

这种复杂的行政结构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养人成本高"——太多的行政单位意味着大量的公务员和办公经费。每个省都需要有自己的省长、副省长、各个厅局和办公楼,这些开支加起来是个惊人的数字。



其次是"办事效率低"——一个简单的审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和层级,就像一场复杂的接力赛。第三是"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小省可能人口只有几十万,却要配置完整的行政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壮士断腕的行政改革

那么,为什么越南现在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改革呢?旧的行政体系已经不适应越南的发展需求了。

首先,毫无疑问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前院长阮廷宫指出,当前的行政效率严重影响了投资进度。



其次,越南正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加入了CPTPP、RCEP等贸易协定,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这就像是一个小商店突然变成了大超市,原来的管理方式肯定不够用了。更高效的行政体系成为越南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重要考量是根除腐败。外界猜测,苏林希望通过机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而不仅仅依靠此前的"烈火熔炉"反腐运动。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阮克江指出:"政府官员现在对做出关键经济决策犹豫不决,例如签署项目或批准许可证,因为他们担心卷入反腐调查。"



根据目前的信息,这次改革的具体方案是:未来五年,越南打算大幅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数量,大约五分之一的公职人员将被裁掉。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将缩减到只剩14个部和3个局。他们还要取消13个大型办公室、738个中型部门和3303个小型机构,同时关闭201个公共服务机构。



这场改革不仅仅是数字和政策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数万越南公务员的生活。根据计划,未来半年内将有约10万公务员面临失业,从长远看,这个数字可能增加到40万人。对此,越南政府拿出了约130万亿越南盾(相当于370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按照规定,距离退休年龄2至5年的公务员,每提前一年退休,可获得半个月工资的补贴。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越南社会生活研究所所长阮德禄依然保持乐观。他认为越南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离开国有部门后不一定会长期失业。胡志明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主席陈英俊也指出,越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达数百万个,单胡志明市就能为30多万人解决工作问题,因此无需过于担忧这10万离职公务员的去向。



这项改革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是"省钱"——据越南计划投资部估计,每年可以节省约10亿美元的行政开支,这些钱可以用来修建学校、医院或者高速公路。其次是"提效率"——企业和民众办事会变得更加便捷,不必再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再次是"促发展"——更大的行政区域意味着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规模,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当然,改革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人往哪安置"——行政单位减少了,必然有大量公务员需要转岗或离职。其次是"地方不愿意"——一些地方官员可能会因为担心失去权力而抵制改革。此外,如何在合并过程中照顾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需求,也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这就像是一场棋局,每走一步都需要周密考虑。



中国行政区划还需要改革吗?

与越南相比,中国的行政区划又是什么样的呢?中国实行的是省、市、县、乡四级行政体制,全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34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县级行政区。



如果把中国的行政区划比作一幅拼图,那么这幅拼图是经过多次调整才形成今天的样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了民国的省制,但作了一些调整;20世纪50年代曾经设立过大行政区,后来又撤销;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推行了市管县体制,增设了许多地级市。

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越南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合并不同,中国的改革更多是渐进式的、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有条件的县可以升级为县级市;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可以设立新的地级市;特殊地区可以设立经济特区或自由贸易区等。这些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行政单位的数量,而是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的有针对性调整。



中国的经验表明,行政区划改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历史传统——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人们对地名和行政区划有着深厚感情;二是民族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往往需要特殊考虑;三是经济联系——自然形成的经济圈往往应该纳入同一行政单位;四是地理条件——山脉、河流等自然屏障也是划分行政区的重要参考。

对比中越两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每个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国情探索适合的行政区划。其次,行政区划改革不仅仅是地图上线条的变动,更是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需要配套改革措施的支持。最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改革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提高政府效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越南这次雄心勃勃的行政区划改革,既是对自身发展需求的回应,也是对地区治理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作为近邻,我们有理由保持关注,看看这场"行政大手术"能否帮助越南在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快的步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