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4-13遭比利时选手布雷切尔横扫无缘八强,这也创造了他征战世锦赛历史上最悬殊输球比分,2015年世锦赛丁俊晖也曾4-13输给特鲁姆普,不过那次是在1/4决赛,对手也更强。国内网友对丁俊晖的表现彻底无语,理性的球迷还能冷静分析“技术退化”的原因,非理性球迷则开启疯狂输出的模式。
与刚出道时天赋异禀潜力无限的小丁不同,38岁的老丁已经没有什么潜力可挖,而且赖以成名的母球控制有所退步,远台准度更是差的要命,命中率经常在20%或者30%左右徘徊。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缺失,永远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永远是生无可恋的表情,永远是眼皮跳个不停,永远是一张睡不醒的脸。
丁俊晖似乎有一种刺激对手的特质,谁打他谁来劲,谁打他谁高潮,简直自带“被虐圣体”。有一个球迷留言道:“在丁输球的新闻下面最常看到的话术就是对手状态太好谁来都不行,为啥总是他的对手状态大爆?因为任何实力不错的对手看到是他都自信心爆棚,反正失误了他也没能力惩罚对手,随心所欲的打无所畏惧,越打越好。就像有人总抱怨遇到渣男渣女,肯定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还有网友指出丁俊晖全面退化:“丁俊晖现在没有赢球的心态,而且他长台没有以前准了,围球也有瑕疵了,失误率太高了,感觉在吃以前的老本,虽然作为中国人特别希望他能赢,但是事实是他不配这个排名,不知道是心态还是训练问题,打不出以前的感觉了。”甚至过激球迷直接怒喷道:“相由心生,丁俊晖就长了一张挨揍的脸,上学的时候这样的经常被欺负,雄性荷尔蒙不足。”
球迷的偏激言论固然不可取,固然很难听,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丁俊晖气场太弱了,缺乏坚韧的打法和斗志,很多球手面对中国丁,都会进入自己的舒适区,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丁俊晖不擅长打逆风球,不擅长打长局制,逆境下很容易崩溃,漫长的拉锯战无法保持专注度,所以奥沙利文才会有著名的“劣质帐篷理论”。
从2007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算起,已经18年了,每一次丁俊晖折戟沉沙,新闻稿都是“还年轻还有机会”之类的官话套话。而现在大家突然意识到,丁俊晖不再年轻,冲击世界冠军的梦想大概率无法实现了。难道真的是性格上的软弱注定了这个结果?难道斯诺克这项优雅运动真的与血性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