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共有44所高校本科专业点有变化,共新增和调整了113个。其中,理学、工学占比超六成。此次,全国新增29个新专业,广东有4所高校新增了3个新专业。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今年新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为全国首设,全国仅6所高校增设该专业。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进一步增大和提高。 新快报记者龚吉林/摄
广东4所高校新增3种新专业
华工这个专业为全国首设
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增列29种新专业。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此次,广东也有4所高校新增了3种新专业,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新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广东财经大学新设的“人才发展与管理”,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新设的“工业软件”。
近年来,广东部署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积极响应,出台低空经济产业政策。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进一步增大和提高。华工此次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就是紧跟时代所需,为低空经济的腾飞储备专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就是国家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高校增设。而第一批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全国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
据了解,此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43所高校新增97个专业点
中大新增7个专业
此次进行本科专业新增和调整的,一共涉及广东44所高校的113个专业点。其中,新增专业点共有97个,涉及43所高校。
具体来看,虽然新增和调整总数最多的是东莞理工学院,共11个专业。但除了新增的审批专业工业软件外,10个备案专业中,9个为调整了学位授予门类。此次调整学位授予门类,除了东莞理工,还有韩山师范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各1个。
因此,此次新增专业最多的高校是中山大学,共新增7个专业。其次是肇庆医学院,新增了6个专业。广州航海学院新增5个专业,广州理工学院新增4个专业,惠州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均新增了3个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均新增2个专业,其他高校各新增了1个专业。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惠州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3所高校,调整了5个建筑类专业的修业年限为4年制。
工学理学占据大半江山
“数”“智”专业成热门
广东今年新增和调整的113个专业点的专业,分布在工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农学共11种学位授予门类。记者初步梳理发现,其中,工学和理学分别共有52个专业和20个专业,占比分别为46%和17.7%,总占比超过60%,占据大半壁江山。
从具体专业来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和人工智能、数智、智能相关的专业频频出现,有效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其中,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智”的力量正重塑着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从人工智能到智能制造,从智慧交通到智能医学,“智”相关产业蓬勃兴起,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其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专业设置上不断发力,持续新增一系列与“智”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智” 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创新活力。
记者经梳理发现,该领域专业布局正迅速发展。与2023年仅有两所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相比,此次共有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广州软件学院等8所广东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与此同时,今年新增的29个新专业中,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也成为其中一个。
与此同时,当下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短视频的火爆以及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的全新景观。而 5G 技术的广泛普及、AI 生成内容等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更是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引擎,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数字创意产业已被明确列为国家“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定位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广东高校新增的与数字相关的专业,也较去年大有增长。包括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都新增备案了“数字经济”这一专业,另有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增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新增的该专业,将融合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培养具备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交互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获批新增和调整专业 紧跟时代赋能区域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此次新增和调整的专业,包括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科学、工程管理和工业工程。
东莞市政府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升级,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的这一变化和调整,分别聚焦产业发展的基础硬件、应用层技术和新兴技术突破等不同切口,为所在地东莞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年成功实现专升本的肇庆医学院,此次也一口气增设了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6个专业,涉及多个医学领域。为学校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区域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蓄能。
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3个本科专业的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此次还调整了建筑学、城乡规划2个专业的修业年限,将从2025年起正式招生。其中,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2个新增专业,旨在为肇庆地区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持,均被列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
广应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批新增和调整专业,充分体现了学校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动态调整,面向科技发展前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的各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据悉,该校也是今年广东省获批专业新增和调整最多的民办高校。
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共有6.28万个。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工作的联动,指导高校持续调整优化存量专业,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罗佩凰 通讯员 王若琳 李帆 王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