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特朗普还要给中国“降关税”释放善意,今天却换了副面孔,非要中国先低头认错,否则免谈。

特朗普信誓旦旦地对外宣布,美国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表现得一副“想修好关系”的样子,显得很迫切。

事实呢?中国外交部两次出面澄清,没有谈判,也没有接触,特朗普的说辞纯粹自说自话。

25日特朗普又一改态度,要中国做出让步。

与特朗普的一日三变相比,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清晰而坚定。

最近这段时间,中美关税问题又掀起了波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边在白宫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对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

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话风急转,像是变魔术一样,连美国媒体都一头雾水。

更戏剧化的是,特朗普随后又急着在镜头前强调中美已经开始谈判了”,信誓旦旦地表示很有信心能谈成。

但这一次,中国的回应出奇地直接而坚决。

外交部几乎没有犹豫,连续两次对外辟谣,明明白白告诉世界,中方没有和美方就关税问题接触过,所谓谈判,不过是美方自说自话。

这样的场景,在中美外交史上都极为少见。

往日即便分歧明显,双方对外表态通常也会留几分转圜余地。

但这一次,中方态度的坚决让人看得很清楚。

中国,没打算配合特朗普这出自导自演的“谈判大戏”。

有人或许会问,特朗普为什么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招?

看懂了美国国内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关税开打至今,美国的农民、中小企业、消费者,几乎人人叫苦。

145%的进口关税让物价飞涨,供应链一团糟,许多地方政府甚至直接把联邦政府告上了法庭。

别看特朗普表面上嘴硬,实际上,内部已经是一片怨声载道。

他急着要把中国拉回谈判桌上,更多是为了给国内交差。



哪怕只是表面上营造一种“胜利在望”的假象。

可惜,这一次,中国没有按他的剧本出牌。

特朗普一开始还装作无所谓,嘴上硬撑着要中国来“求着谈”。

可没几天,美股震荡加剧,大企业CEO轮番给白宫打电话,12个州的总检察长集体上诉要求撤销对华关税。

现实比计划残酷得多——美国内部正在失控,真正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他自己。

特朗普在25日夜里乘坐“空军一号”接受采访时,态度又变了。

他说,除非中国先作出“实质性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取消关税。

几天前还扬言要大幅降税,现在却又把门槛抬得高高的,连美国媒体都开始揣测,这位总统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真谈,还是只想打一场面子上的胜仗?

而中国这边,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

中国驻美使馆再次发声,话说得简洁有力,如果美方真心想对话,就该停止施压和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加征的关税。

没有含糊,也没有退让。

比起美方的摇摆反复,中国的冷静,更像是一种蓄力。

有人说,这是“以不变应万变”。

但其实,中国不仅仅是“守”,而是在暗暗积蓄力量、稳住局势。

对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对稀土资源加强出口管控、将某些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系列举措,精准而有节奏。

让人看得清楚中国不会轻易屈服,也不会被情绪左右。

很多人以为,面对美国这样咄咄逼人的压力,中国会急于谈判、急于缓和。

但现实是,中国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塑、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有了更多的战略耐心。

而美国,正在被自己制造的高关税压力反噬。

如果说中美这场博弈像一盘棋,那么特朗普显然更像一个急于求成的玩家,总想快刀斩乱麻,渴望一击定胜负。

而中国,正在用更为冷静的节奏,一步步布子,等着对手自己犯错。

未来这局棋还会怎么走,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但至少现在,谁更有耐心,谁更能控制自己的节奏,谁就已经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朗普想用关税压倒中国的算盘,注定是打错了。

面对极限施压,中国没有慌乱,更没有急于反击,而是用一套极具耐力的打法稳稳应对。

一边是不断深化的内循环,一边是新兴市场朋友圈迅速扩张。

一边是供应链自主可控体系加速成型,一边是全球新贸易格局悄然生变。

就算美国再怎么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也早已准备好打持久战。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被情绪绑架。

从官方表态到民间舆论,都有一种难以忽视的冷静和自信。

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清楚认识到自己手里有哪些牌,对方又剩下多少底气。

当一个国家有足够强大的产业体系、稳定的社会支持、不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就不需要在每一次威胁面前急着作答。

特朗普可以一天发十条推特,可以一夜之间改三次口风。

都改变不了一个现实,美国国内的经济伤害正在积累,外界对美国信用的信任正在流失。

中国这边,依然稳步推进自己的节奏。

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权,不是嘴上叫得凶,而是能用行动,撑起局面。

不是一时取悦市场,而是以稳健赢得未来。

所以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极限施压,到头来,伤到的,很可能是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