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玉芬,今年58岁,初中文化,年轻时在镇上的缝纫厂干了二十多年,后来厂子倒闭了,就在家带孙子。
老伴去得早,我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我们住在一个小县城的边缘地段,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靠着每月两千多块的退休金和一点积蓄,日子还能将就着过。
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本县结了婚,有了孩子,买了房,虽然日子紧巴,但总算成了家。
女儿周婷比儿子小两岁,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一个二线城市工作,后来嫁了人,成了家。
女婿名叫王磊,是个搞IT的,说话不多,看着沉稳,刚认识那会我对他还挺满意。
女儿婚后生了个儿子,现在三岁了。
孩子可聪明了,见人就笑,嘴甜得很。
女儿平时上班忙,带孩子的事多半是请的保姆,有时候我心疼她,也想着能帮衬帮衬。
年前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想让我去她家住几天,说是保姆临时回老家了,孩子没人带。
我想着自己也闲着,就应了下来,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坐上了去她那的动车。
谁知道,我这一住,就住出了事。
02
刚到女儿家那天,天气阴沉沉的,像是预示着什么。王磊下班回家,看到我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来了啊。”
然后就进了房间,连茶也没倒一杯。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想着人家上了一天班,累,也没多计较。
头几天,我尽量把自己放得很低,什么都自己做。
早上六点多起床做饭,给外孙穿衣、洗脸、喂饭,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
女儿常常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回来,一回家就抱着孩子亲个不停,脸上满是笑容。
她跟我说:“妈,你来了我安心多了。”
我听了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这趟来得值。
可没过几天,问题就出来了。
那天晚上,王磊回家时孩子正闹着不肯吃饭,我哄了半天没用,于是语气重了点:“你再不吃,奶奶就不带你玩了!”
这话刚说完,王磊就进来了,脸一下阴了下来:“妈,孩子才三岁,您能别老吓唬他吗?”
我一愣,刚想解释,王磊已经抱起孩子走进房间,一路上还小声嘀咕着什么。我坐在沙发上,心里说不出的委屈——我辛辛苦苦伺候了几天,连句谢谢都没有,还被嫌弃?
但我没说话,忍了。
第二天晚上,王磊又因为孩子吃饭的事和我“杠”上了。他嫌我做的菜太咸,说不适合小孩子吃。我解释说是孩子自己喜欢吃咸口味的,他却回我:“那是你惯坏的!”
这话像一根刺,狠狠地扎在我心口上。我看着一桌子菜,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女儿见气氛不对,赶紧出来打圆场:“老公,妈也是好心,你别说得那么难听。”王磊没吭声,起身回房,“砰”地一声关上门,震得茶杯都晃了一下。
女儿站在我面前,眼里泛着泪光,小声说:“妈,对不起……”
我摆摆手:“没事,妈不在乎。”
但其实我心里清楚,这个家——我,是不受欢迎的。
我本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接下来几天,王磊对我越来越冷淡,有时候我在厨房忙着,他进来拿水连眼神都不给一个。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也不让我插手,说什么“你那一套老方法不适合现在的孩子”。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第九天晚上,女儿去加班了,家里只有我和王磊、孩子。我做好了饭,喊他吃,他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头也没抬:“你们先吃吧。”
我没动,等了快半小时,他终于起身来到餐桌前,一边吃一边皱眉:“盐太多了,妈你做饭能不能注意点?”
我终于忍不住了:“你要真嫌我做得不好,我明天就走!”
他放下筷子,不紧不慢地说:“好啊,您要走,我不拦着。”
说完,他“砰”地一声摔上门,客厅里只剩我一个人,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
女儿回家时,我已经在收拾行李。她一脸惊讶:“妈,你干嘛?”
我勉强笑了笑:“妈累了,回家歇歇。”
她红着眼圈拉着我:“别走,妈,我求你了,他就那脾气,别往心里去……”
我拍拍她的手:“妈没事,回去透口气。”
就这样,我离开了。
回到县城的第二天,我高烧了。一个人住,没人照应,连水都是自己烧的。儿子听说后来看了我一趟,但他也忙,没多留。那几天,我躺在床上,反复地想着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孩子长大了,亲情却变得这么脆弱?
一周后,女儿突然打来电话,一开口就哭了:“妈,磊磊跟我吵了一架,他说不该那样对你……我真的很想你回来,妈,你回来吧,好不好?”
我沉默了好久,那一刻,心里百感交集。
03
我最终还是回去了,但不是为了王磊,而是为了女儿和外孙。
这一次,我调整了自己,不再什么事都插手,做个“隐身”的妈妈和外婆。王磊见我回来,态度比之前柔和了许多,也许是真的意识到自己不对,也许只是怕女儿难过,但我不再计较。
生活就是这样,磕磕绊绊中前行。亲情不是无坚不摧的,它也需要理解、尊重和珍惜。
我知道自己终究是个过客,孩子有他们的生活,我不能永远插手。但我希望,他们能在需要的时候,记得我这个母亲,记得我曾默默地爱着他们。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