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枨


内蒙古乌兰察布,阴山南麓,晨光初起,清风裹挟着柏木的阵阵清香,掠过卓资县纵横交错的街巷,来到熏鸡一条街,数十家沿街店铺,早已忙碌了起来。只见一只只刚出炉的琥珀色熏鸡,热气腾腾,泛着油亮光泽,飘香四溢,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其包装成盒,分发至各处销售网点……

作为当地最负盛名的美食,卓资熏鸡的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由于本地草原鸡个大肉嫩,上世纪初不少人家开始制作卤鸡。“那时候由于工艺简单,味道一般,主要沿街、沿铁路等‘提篮叫卖’,由于保质期短,并不适合乘客带回各地品尝,所以名气并不大。”卓资县熏鸡协会副会长、张金涛熏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金涛告诉记者。


图为卓资熏鸡。卓资县委宣传部供图

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平绥铁路的建设,带来了各地熏制技艺,与当地卤鸡实现了有机结合,再经过数代匠人的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了如今卓资熏鸡“红润鲜美、骨酥肉嫩、熏香浓郁”的独特风味。“由于经过了熏制,保质期可延长至数天,口感味道也更好,卓资熏鸡便随着京包、包兰、包太等几条途经卓资县的铁路,走向了全国各地。”张金涛介绍。

1956年,在全国熟制品展销会上,卓资熏鸡与河南道口烧鸡、山东德州扒鸡同时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鸡。2016年,卓资熏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熏鸡制作技艺成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12月17日,卓资山熏鸡被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卓资熏鸡扬名在外,自然有其非同凡响之处。“我们会在前一晚先将整鸡卤制,加入各类中草药和调味料,以老汤炖煮,文火慢炖,让卤料浸入其中,焖煮八九个小时。”卓资县熏鸡协会会长李吉慧介绍。

第二天,进入熏制过程,将柏木碾碎,与白砂糖按比例混合,均匀铺于熏炉底部,将卤制好的鸡吊挂于熏炉之上,在高温下产生熏烟,糖融化蒸发后沉积在鸡肉上,形成黄红颜色,柏木产生的熏烟中含有多种芳香,可以使鸡肉变香。

“过去用的都是土锅台,产量上不去,现在有了现代环保的电蒸汽锅和熏炉,熏制十分钟即可,我这二十多家店旺季一天能卖2000多只,一年下来线上线下能卖几十万只。”张金涛说。同时,当地还搭配制作了熏鸡翅、熏兔、熏猪蹄、熏猪肘、熏肉肠等多元化产品。


图为卓资熏鸡。卓资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发展壮大熏鸡产业,使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日久弥新,当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熏鸡博物馆、熏卤园区、百万羽养鸡厂等。“过去当地养的鸡不够用就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采购,运输成本高,影响生产,近年来,县里通过京蒙协作,新建了几个大型养鸡场,将养鸡业与熏鸡业有机衔接,形成了现代化、规模化产业链条。”卓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兴盛介绍。熏卤园区也建有集屠宰、退毛、清洗、消毒、烹煮、包装一体化的流水线,卓资熏鸡装上了自动化的羽翼。

如今,卓资熏鸡还乘上了电商经济的东风。“像我们公司有近七成的熏鸡在线上进行销售,通过各大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拍短视频等形式,一年销售熏鸡等各类产品400多万元,远销全国各地。”陈国庭熏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庭说。

2023年以来,卓资县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京蒙协作协议,塑造和推广“卓资熏鸡”地标产品品牌,开展“卓资熏鸡”进京展销推介等活动,卓资熏鸡“飞”进了北京城,跻身首都餐饮界,同时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快递条件,将销售网点开到全国各地。

今年1月20日,“卓资熏鸡”网上年货节暨品鉴活动在北京举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北京市及朝阳区相关部门、商会的沟通交流,深化京蒙协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为卓资县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卓资县工信局局长王啟栋说。


图为卓资熏鸡。卓资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夏天当地还会举办“熏鸡文化旅游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熏鸡+旅游”的形式,游人可以沿着京绥铁路旧址漫步,在熏鸡老店品尝美味,再到非遗工坊体验制作工艺,还可以到林胡古塞、九龙湾,感受塞北景色,也可以走进贺龙指挥部旧址,追寻红色足迹,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

2024年,卓资县全县熏鸡生产企业发展到8家、作坊31家、销售网点100多个,熏鸡总销售量300万只,销售额2.2亿元,熏鸡产业链条开辟就业岗位3000多个,直接、间接带动20000多人长效增收。

曾经古老的卓资熏鸡,如今正挥动羽翼振翅高飞,成为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尊闪光耀眼的“金凤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