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外风景】一条清澈的溪水绕城而过,岸边芳草萋萋,树木茂盛,风景秀美。在溪边蹲在一群浣洗衣物的妇女,远处有一人站在溪水中,说明当时的水很浅。



【龙王庙戏楼】龙王庙戏楼位于刘公岛上。戏楼前台宽5.8米,深5.6米,形状近乎于正方形,规模不大,造型小巧玲珑,非常精致。



【海滨渔民】低矮的窝棚,门前挂着拆下的风帆和各种渔具。几名男子席地而坐,正在清理刚刚打捞的海鱼海虾。



【东门入口】卫城的东门不是很宽阔,地下铺有石板。传说旧时来威海上任的新官员都要从东门进入,以讨“紫气东来”的口彩。



【露天剧场】田野边搭建起一座简易戏台,台上正在演戏,台下挤满了看戏的观众。在观众当中,有不少男子还留着前清发辫。



【威海卫南门】南门又名德胜门,其所在位置在今统一路与世昌大道交接处一带。城墙之上有一个小的建筑群,是当年的观音庙。



【威海卫东门】威海卫东门的位置在今百货大楼一带。当年的东门城垛完整,非常壮观。城门上高耸的建筑叫文昌阁,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行走的骡轿】骡轿是当年人们外出的交通工具之一,用席子扎成的轿厢由两匹骡子驮着,里面可以容纳二至三人。虽然速度不快,但走起来比较平稳。



【水边的戏楼】这座水边的戏楼被称作长春寺戏楼,在其旁边应该还有一座长春寺。戏楼临水而建,当年很多人是可以坐在船上看戏的。



【东街的集市】威海卫的东街即现在的和平路东段。是当年的衙门所在地。逢集的日子,街道上人山人海,非常繁华热闹。



【骑驴的妇人】一名女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的牵引下赶路。旧时女子都裹着小脚,出趟远门非常不易,只能借助畜力才能远行。



【路边的茶水摊】坐在路边的洋铁皮的小锅炉冒着黑烟,旁边围着几位歇脚喝茶的行人。小锅炉的旁边,是摆放着琳琅满目货物的杂货摊,两名男子正在挑选商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