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我的青春……”珠海市民宋铁奇一边翻着照片,一边自豪地说。照片中,曾是一名军人的宋铁奇在“红色前哨连”的广场上,端正地行军礼,而在他的背后,是“红色前哨连”的官兵在庄严伫立。

4月23日下午,随着红绸徐徐揭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的“红色前哨连”广场正式投入使用。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红色前哨连”,这个英雄集体,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荣誉得了一个又一个,但赓续红色基因的优良传统始终未变。


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的中队官兵正在巡逻。刘佳良摄

跨越八十余年,初心本色永不变

宋铁奇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退伍老兵,现在在珠海居住,“之前得知‘红色前哨连’广场要揭牌,就过来看一下”。宋铁奇表示,自己虽然不是这个中队的,但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中队。“它是为了我国改革开放作出很多贡献的中队,所以我们都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组建于1944年,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张继、尚其山、梅开春等战斗英雄。中队官兵挺立特区前沿、突出政治锻造,勇于担当使命、奋斗攻坚作为,圆满完成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5周年庆典,珠海国际航展安保和抗击台风“天鸽”等重大任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青年文明号”,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20次。

从1944年到2025年,跨越八十余年,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红色前哨连”的初心。

邹金凤是原珠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61年7月入伍,系“红色前哨连”第四任连长。在部队时,荣获全团战士、班长、连长标兵,国防大学“先进学员”。

“有一句话,能够概括这个中队的核心”,从转业到地方再到退休,30年过去,邹金凤还记得这句话,“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

1952年,中队从燕赵大地移防沙头角,形形色色的拉拢诱惑随之而来。1992年10月17日,年仅18岁的中队战士梅开春,在巡逻途中突然发现三四个鬼鬼祟祟的黑影,他立即上前盘问。刚刚实施过犯罪的几人见罪行可能败露,当即拿出一沓现金请求梅开春“网开一面”,被梅开春果断拒绝。对方继续抬高价码:“如果放了我们,再加10万元。”

梅开春始终不为所动。最后,梅开春奋力抵抗歹人,在过程中壮烈牺牲,把鲜血浸染到“红色前哨连”的战旗中。

“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是队训,也是中队官兵葆本色、铸忠诚的基因。

在中队营地书香营地的建筑旁,有一片菜地。油麦菜、芥蓝、番茄……10种蔬果被划分成10个方阵,名为“红连初心园”。

“红色前哨连”四班副班长范顺雷向南都记者介绍道,“这10个方阵,分别对应着咱们连队的10个班。”范顺雷说,他一进连队就有这片菜地了,“这是一种传承”。

“红连初心园”在丰富菜地文化建设的同时,让官兵们和菜园一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中队官兵们在感受农耕、回归自然的过程中,追寻探索红连先辈们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高尚品质,在田园里领悟红连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立足“一号哨位”,爱民助民一家亲

如果不告诉周围的人,普通人很难想象,面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竟然是一群听障儿童。


官兵与小朋友互动教学。

2007年,时任中队长古小彬路过珠海琪琪聋儿康复中心时,偶然间瞥见孩子们用手语“唱国歌”,给古小彬带来震撼。听障儿童虽然失去听力,但他们也跟普通小孩一样,渴望快乐。自此,中队开启“迷彩守护”行动,与康复中心合作,定期为孩子们理发、维修设施、编排无声舞蹈。

“咚、咚、咚”,中队官兵正用大鼓震动地板,引导听障儿童随节拍起舞。这群“小天使”与官兵默契配合,每一个脸上都带着笑容。中队官兵守护这一份笑容,已经18年了。

2024年“六一”前夕,官兵带着蛋糕与军乐再度赴约,孩子们以“武警叔叔好”的唇语、热情的拥抱和画满迷彩的贺卡相迎。18年间,官兵已从“帮扶者”变为孩子们的“家人”,用“地板鼓点”叩开无声世界,以“手语敬礼”架起心灵桥梁。

康复中心院长许月娥告诉南都记者,“真的特别感谢‘红连’的官兵们,一直守护着这群‘特殊天使’。”许月娥称,中队官兵用心打开了孩子们的“无声世界”,也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并给予了孩子们力量。

“红色前哨连”,守的不仅仅是边境,还有居民的生命安危。

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以16级风力席卷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两万余名工人受困。“红色前哨连”闻令而动,官兵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摸索前行,赤脚涉险1公里抵达灾区。面对情侣路被海水倒灌、树木横阻的险情,60余名官兵连续3天每天奋战10小时,用斧头劈开倒伏树干,徒手搬运数百斤树枝,清理被淹车辆十余台,转移居民30余人,疏通情侣南路3.7公里。

狂风中,时任中队指导员邓伟强带队突破被巨浪封锁的道路,9名即将退役的老兵组成突击队,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危墙下抢运物资。有的官兵被钢丝网割破皮肤,血流如注,仍坚持待全部居民脱险后再撤离。这场生死救援,让“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誓言,在断壁残垣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是‘红色前哨连’的一员,我宣誓:忠于党和人民,践行历史使命;拒腐蚀,永不沾,永葆红连本色……”每一个新兵进“红色前哨连”的时候,都要面对鲜红的队旗,庄严宣誓。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红色前哨连”扛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近年来,中队先后担负急难险重任务100余次。

时间回到4月23日下午,“红色前哨连”广场成为当地军民鱼水情深的又一重要标识。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交汇处,与不远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相互映照成一幅绝美画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初中生胡同学站在“红色前哨连”广场石雕旁,兴奋地拍照。“官兵哥哥们英姿飒爽,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薛凯莹 梁炜培 通讯员 张蔚鑫 李禹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