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矛盾极端化导致的内讧是决定印度永远无法追赶中国的关键
文\丁彦皓-可信财商
一、印度真正的问题是内部矛盾极端化导致的内讧
经济学家动辄拿印度与中国相比,确实,从数据上看,印度在诸多领域与中国不相上下,尤其印度位于印度洋的核心位置,理论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比中国更有优势,但这仅仅是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得出的结论
其实,印度真正的问题是内部矛盾极端化导致的内讧,这是中国人很难理解的,严格意义来讲,当前的印度就是在英国殖民地原始部落的基础上硬是套了一个西方的民主制度,根本非其内生,且契合印度现实特征的制度选择,自然显得不伦不类,与印度的现实格格不入
最近传出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水源而持续相互攻击的报道,很多媒体将其阴谋化,其实该事件就是2019年,莫迪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款后取消了克什米尔邦的自治地位,又派出军队对其全面接管,切断互联网和通讯,激化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
尤其,莫迪政府将克什米尔的伊斯兰教信徒的身份定性为“永久居民”,取消其选举权,但又必须接受印度教徒政府的管辖
自然抗议浪潮四起,而莫迪政府不但不妥协,又采取暴力措施,仅2023年就射杀了150名伊斯兰教的抗议者,导致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升级
另外,莫迪政府又大规模的向印控克什米尔移民印度教徒,挤压伊斯兰教徒的生存空间,导致失业率暴增,双方的矛盾再次激化
在几十万全服武装的军队暴力打压下,伊斯兰教徒只能将公开抗议转为恐怖袭击,根据印度官方的记录,仅仅在2021到2023年就发生了327起恐怖袭击,伤亡约1200人
二、4月22号克什米尔针对印度教徒的恐怖袭击触及了莫迪的核心利益,为将其外部化,实现政治推责,莫迪政府选择择了受巴基斯坦政府支持的抵抗战线组织追责
4月22号,大约有8个恐怖分子在山谷旅游区漫山遍野的找印度教徒,抓到人后就进行身份检查,确认后马上开枪射杀
其实,这一恐怖行为在克什米尔习以为常,不算啥大事,但是这次与以往有点不同的是以往的袭击是无差别袭击或者是以印度军警为主要目标,而这一次是精准的搜寻印度教徒,专找他们下手
莫迪本就是通过玩弄民粹主义,煽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上台的,曾一度自诩为印度教的保护神,自然这次专门针对印度教徒的恐怖袭击就打脸莫迪了,自然极其难堪,没法下台
尤其莫迪政府在持续忽悠印度教徒移民克什米尔地区,这一专门针对印度教徒的恐怖袭击自然让莫迪政府的算计落空
另外,该事件发生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期间,在莫迪政府向万斯死鼓吹印度治安极佳,印度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际资本的利益最大化,试图巧妙的利用中美关税战渔翁得利时,克什米尔爆发了大规模的恐怖袭击,自然让莫迪政府异常愤怒
虽然恐怖袭击发生后,诸多恐怖组织对外宣称为此次专门针对印度教徒的袭击事件负责时,莫迪选择了受巴基斯坦政府支持的抵抗战线组织追责
自然巴基斯坦当即否认,但是印度根本不考虑该事件的真实肇事者,而是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政府,将印度的矛盾外部化,实现莫迪的政治责任推卸
基于此,印度政府就要扬言暴报复,并切断印度河的水源,接着两军在实控线附近出现了零星的交火
三、克什米尔已成为印度国运的流血口,中国与巴基斯坦以此联手持续透支印度的国力
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其实更多是舆论嘴炮,找个理由唐赛这次恐怖袭击对莫迪本人的冲击,顺带安抚印度教徒
其实,在克什米尔天天都有小规模的冲突,零星交火是常态,两边都在放狠话,但是谁都知道根本不值得为这点事大动干戈,印度社会对其也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个事
但是,这却暴露了印度最大的软肋,即社会撕裂,尤其是克什米尔已成为印度国运的流血口,中国与巴基斯坦以此联手持续透支印度的国力,导致其不得不维持大量的军事部署
2025年印度国防预算总额约合787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近10%,创下历史新高,尤其印度的地缘政治压力也在大幅推高军费开支
在中印边境,印度为应对中国的军事挑衅,2025年计划投入55亿美元,而中方在西部战区部署的火箭炮系统成本仅为印度四分之一,且掌握整个局面的走势
在印巴边境,印度年度军事支出达87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全年国防预算65%
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也居高不下,预估2025-2026财年,印度为了维持边境的稳定计划向边境道路组织拨款714.65亿卢比
在查谟-克什米尔地区,驻军支出占陆军预算28%,但该地区暴力事件仍年均增长12%,投入产出比令人担忧
预算结构失衡、采购体系低效以及技术创新乏力等导致装备采购资金不足,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的恶性循环
显然莫迪更关注其个人的政治利益算计,忽视了印度的现实,其实印度的宗教、地区与阶层矛盾必须通过逐步调节的方式来化解,而非持续被政治利用,极端化升级
四、莫迪给印度社会树立了两大致命的政治传统,致使印度经济发展注定无法持续
莫迪一心想利用中美国际主导权之争的历史机遇期,承接全球产业链迫于美国的政治压力而迁移至印度,但是资本在任何国家投资必须首先需寻求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莫迪表面看创造了印度经济的奇迹,但是莫迪给印度社会树立了两大致命的政治传统,致使印度经济发展注定无法持续,即
1、 权力与资本高度勾兑,相辅相成,最终导致印度在传统宗教、区域隔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系与资本集团的利益勾兑势力,加剧了印度社会的撕裂
2、 莫迪巧妙的利用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实现了自身的政治算计,不但再次恶化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无形中又在印度形成了新的政治套路,即为了获取占总人口80%印度教徒的支持,而持续攻击不及20%的伊斯兰教,通过激化双方的矛盾实现政客的利益算计
一旦政治与资本利益高度勾兑,则必然会让政治沦为打压其他势力派系的打手,而资本在政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也是印度政府动辄就抢劫外资企业的关键,即竞争对手利用与其勾兑的政治势力打压竞争者,导致外资撤离或对在印度投资持质疑的态度
五、中印目前仅仅是维持一个相互牵制,迫使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度战略投机,而真正决定中印竞争的是各自的内部矛盾管控与化解
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维持政策的延续性,而这一切更多是基于政策的稳定,但是莫迪政府动辄会用卡住水源迫使巴基斯坦妥协,实现其内部的政治矛盾外部化,导致印度的国力透支,足以证明印度政府为了实现利益而不足手段的短视行为
诸如,2016年,印度的乌里爆发恐怖袭击,印度暂停向巴基斯坦输送印度河水,作为报复和打击手段,2019年,印度通过巴格里哈尔水坝大幅减少向巴基斯坦放水,导致巴基斯坦的部分农田因缺水抛荒
但是印度几条大河的水源地都在中国,诸如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以及当前与巴基斯坦争议的印度河,叠加中国的基建能力,真正能够控制印度水源的只有中国,这也成了印度最大的战略软肋
在中印地缘政治博弈中,印度通过掌控印度洋来牵制中国,而中国通过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中印边境以及已经开建的墨脱水电站掌控印度的水源来牵制印度,杜绝其战略挑衅
但是,中印目前仅仅是维持一个相互牵制,迫使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度战略投机,而真正决定中印竞争的是各自的内部矛盾管控与化解
对比中国,印度内部复杂的宗教矛盾、地区割据以及种族冲突本就已经很棘手了,现在莫迪又树立通过挑拨宗教矛盾以及权力与资本的高度勾兑来实现政客的利益最大化,而印度内部又无自我修正的实力,自然会日益沦落,直至突破临界点,遏制经济的增长
六、为什么选择投资湖州的住房?
1、湖州代表未来社会生活顶级追求的水准
2005年,领导响应科学发展观,在湖州安吉余村提出著名的“两山理论”,即“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自此生态环保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底线,使任何团体和个人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青山绿水的顶级生态是所有人财富到一定程度之后生活的必然选择,过去40年湖州错过这一轮工业化的机会,导致其保持了青山绿水的原始生态,恰恰契合社会财富大爆发后的顶级生活追求,自然成了财富阶层所追求的居住目标
2、具有存量零和分配的财富集聚机会
在全力发展生态,且生态与经济两手都要抓的背景下,领导又多次提出“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尤其几乎每两年亲自实地考察,检查作业,督促当地政府全力以赴的现实决定,浙江与湖州必须通过将存量产业、人才与资本规模化导入,极速形成规模,且取得成就,无形中形成了存量财富零和再分配的聚集机会
3、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湖州到了大爆发的时代
湖州紧贴杭州、苏州与无锡,与上海、合肥与南京近在咫尺,号称位于长三角的心脏地位,但是由于未赶上上一轮工业化的浪潮,房价与土地相对低廉,对周边产业、资本与人才形成虹吸效应
在这一背景下,最近几年湖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持续崛起,经济增长处于浙江首位,人口持续大幅净流入,大幅缩小与周边各发达城市的距离,无形中成了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无锡以及苏州的中心与交通枢纽
同时开建十几条高铁、城际高铁、高速公路以及轻轨,大力打造“轨道上的湖州”大战略,“要致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湖州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只有大规模的发展交通,降低物流成本,各城市的产业、人才、资本与资源才会循着低成本的路径流向湖州,形成增量,推高房价
4、估值极低,具有极大的套利空间
这一轮房地产回调几乎对湖州的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所有的开发商都处于崩盘的边缘,为了输血、活命都在打折甩,其实,这恰恰是个“打劫”的超级机会,妥妥的白菜价
理论上,湖州目前的房贷首付需要15%,但是开发商会垫部分首付,买房只需5万块钱的首付款,利率3.0%,在即将来临的全球史上最大的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背景下,现在高杠杆买房几乎是“抢银行”,这才是妥妥的国家发钱,而非对股市不切实际的幻想
5、地处未来500年世界中心地位,具有战略布局的价值
在我看来,上海以西、无锡以东,苏州以南与杭州以北这块地就是黄金铺成的,未来500年世界的中心,能抢一块算一块
6、诸多基础设施投资即将释放基本面提升的效力
这几年在领导的持续督促和市场演变下,湖州大兴土木、产业兴旺、极速发展,GDP增长率处于长三角的前列,同时修建四条轻轨与一条城际高铁
湖杭高速已开通,2024年12月底,沪苏湖高铁开通,彻底打通了湖州直达上海的通道,通苏沪城际高铁正在修建,太湖通道已提上日程
城际高铁的大面积开通必然颠覆已有的房地产模式,将城市的物理空间无限放大,且极其便捷资源的流动
上海、苏州、无锡与杭州的产业、资源、资本与人才会持续涌向价值洼地湖州,理论上湖州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基本面持续提升,具有极佳的投资价值
目前长三角的经济已经妥妥的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类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活得更好、更久”
在满足住房的基本需求之后,财富阶层必然追求生态、智慧产业支撑的高品质住宿,湖州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与高科技支撑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必然会成为下一轮财富阶层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中央大力支持与长三角经济红利的持续外溢,必然会推动湖州的发展,湖州的高品质生态与住房将会成为财富阶层的首选
目前房价白菜价的现实,叠加这一轮房地产上行周期,怎么都赚钱,毕竟就是一万多块钱一平米,在目前全球集体货币宽松的共振效应下,房价被严重低估,怎么都赚钱,并且是动辄上百万的收益
房地产的2008时刻再次到来,错过2008年,不能再错过2025年
只需10万首付,就可以让子女在湖州获得一席之地,直接决定家族的未来
凡是在本文作者丁彦皓推荐的湖州楼盘购房,可在已打折的基础上总价再减10000元
湖州购房请关注“可信财商”或“丁彦皓聊投资”自媒体矩阵,私信获取优惠券
可信财商-所有评论都对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丁彦皓 房地产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投资学)博士后,专注资本市场,聚焦权益投资、资本运作、大宗期货、期权以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投资,关注国际关系、历史、哲学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