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全球糖尿病危机肆虐的当下,传统预防方法遭遇重重困境,而印度却凭借数字化技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预防之路,为全球提供了宝贵借鉴。
整理:静心
糖尿病这一全球健康危机正加速蔓延,给患者带来身心重负与经济压力。然而,传统预防方法面临干预可及性差、效果评估片面、推广困难等挑战。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糖尿病预防带来新的契机。
在泰国曼谷召开的202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糖尿病大会上,来自印度的Amit Gupta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印度糖尿病预防项目(IDPP-1)——通过数字化实现干预的可扩展性”成果,这为全球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1:Amit Gupta教授作精彩报告
回顾印度IDPP-1研究:
糖尿病一级预防有何经验可循?
Amit Gupta教授在报告开篇指出,回顾印度在糖尿病一级预防领域积累的经验时,IDPP-1无疑是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研究[1]。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糖耐量受损的个体随机分配至四个不同的干预组:无干预组、生活方式改变(LSM)组、二甲双胍500mg组以及LSM与二甲双胍联合组。
历经三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所有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具体来看,LSM组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8.5%(P<0.018),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组的发病率为26%(P=0.029),而结合使用二甲双胍与LSM组的发病率为28.2%(P<0.022)。值得注意的是,将二甲双胍与LSM相结合,并未展现出额外的预防效果。
与西方国家既往开展的相关研究相比,IDPP-1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图2)。在西方国家,由于人群普遍存在较高的BMI水平,减轻体重通常被视为预防糖尿病的核心策略。然而,在印度,糖耐量受损的人群BMI相对较低,多数人仅处于超重状态,而非肥胖。因此,在本研究中,减轻体重并非主要目标。研究团队转而采用中等强度的LSM策略,并且所使用的二甲双胍剂量也远低于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研究中的剂量。
图2:IDPP、DPP(美国)和DPS(芬兰)研究的比较
基于IDPP-1研究的成果,研究团队总结出以下重要经验:首先,即便只是实施中等强度的LSM,也能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一策略不仅适用于存在肥胖问题的人群,对于体重没有显著减轻甚至体重正常的人群同样有效。其次,研究结果表明,将LSM与二甲双胍相结合,并未带来额外的预防效果。
以移动技术为翼,个性化干预为舵!
从印度开展的一系列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研究团队汲取了诸多宝贵经验。首先,移动技术,特别是手机短信,在改变人们行为模式、降低糖尿病风险方面成效显著。在SMS印度糖尿病预防研究中,针对患有糖尿病前期(IGT)的男性群体,研究团队定期发送激励性手机短信[2]。经两年干预,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发病风险降低了36%,这表明手机短信成本效益高且实际应用有效(图3)。
图3:糖尿病发病率
进一步研究发现,胰岛素处置指数的改善对糖尿病预防至关重要(图4)。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日常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胰岛素抵抗,进而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这不仅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关键作用,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图4:胰岛素处置指数改善后的研究结果
此外,不同类别糖尿病前期在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患有空腹血糖受损(IFG)和IGT的人群,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仅患有IGT的人群。这一发现对制定个性化糖尿病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还表明,对于患有IFG的人群,采用相同策略的相对风险降低幅度可能比单纯患有IGT的人群要低,这进一步强调了针对不同糖尿病前期类型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的必要性(如图5)。
图5:Kaplan-Meier生存分析-IDPP
Amit Gupta教授表示,该研究的可扩展性再次得到验证,此次是在更大规模人群及不同种族群体中开展[3]。研究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指标,将HbA1c值在6%~6.4%之间的人群纳入预防试验计划干预。研究采用移动技术促进持续生活方式改变,以预防印度和英国的2型糖尿病。在筛查中,HbA1c≥6.0%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标准护理加上特定干预措施(SASS,如发送手机短信),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护理。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随访。
结果显示,接收到短信干预的受试者糖尿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不过,在印度人群中,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明显,发病率减少了16%,且女性受试者的干预效果比男性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相同干预措施在不同种族群体中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这或许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同时糖尿病前期招募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mDiabetes全国倡议来袭,
移动技术让糖尿病预防“触手可及”!
Amit Gupta教授指出,在推进糖尿病预防项目扩展进程中,名为mDiabetes的全国性倡议格外引人关注。该项目旨在借助短信服务,在全印度范围内改善民众生活方式与健康寻求行为。为此,印度政府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发起并执行了一项研究,其核心目标在于评估该计划的可行性与民众接受度[4]。研究过程中,采纳了受试者提出的通过交互式语音响应系统简化注册流程、增强参与激励的建议,并将其融入项目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mDiabetes项目在大规模人群中传播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升健康意识方面具有高度可行性,为后续干预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印度的国家mDiabetes计划利用手机短信高效招募受试者,并借助算法对人群进行细分,涵盖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
项目实施期间,尽管受试者身处不同地区,但都通过定期接收健康生活方式短信积极参与其中。项目在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通过短信进行效果评估,一年后则通过电话访谈展开深入追踪。数据显示,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发送的1.3亿条短信成功吸引了107,548名受试者,其中64,267人通过未接来电注册,43,281人通过网站注册。依据受试者的年龄、糖尿病状况、性别等因素,将其细分为多个风险群体,以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在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以及促进糖尿病筛查方面成效显著。例如,饮食习惯的改变影响了57%的受试者,体育活动在72%的人中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高风险群体中,52%的人在六个月内完成了糖尿病筛查;对于糖尿病患者,67%的人在六个月内进行了检查。
项目结束一年后,仍有41%的人坚持健康饮食,54%的人体育活动量增加,56%的人表示项目显著提升了他们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Amit Gupta教授强调,移动技术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广泛人群,为改善公众健康带来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Ramachandran A, Snehalatha C, Mary S, et al. The Indian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me shows that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metformin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in Asian India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DPP-1)[J]. Diabetologia, 2006, 49: 289-297.
[2]Ramachandran A, Snehalatha C, Ram 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mobile phone messaging in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by lifestyle modification in men in India: a prospective,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3, 1(3): 191-198.
[3]Nanditha A, Thomson H, Susairaj P, et al. A pragmatic and scalable strategy using mobile technology to promote sustained lifestyle changes to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in India and the UK: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Diabetologia, 2020, 63: 486-496.
[4]Ramachandran A, Kumar R, Nanditha A, et al. mDiabetes initiative using text messages to improve lifestyle and health-seeking behaviour in India[J]. BMJ Innovations, 2018: bm**nov-2017-000265.
责任编辑|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