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罗斯总参谋部的两位高级官员接连在家门口遭遇精准刺杀,这一事件不仅重创了俄军指挥系统,还让普京领导下的克里姆林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面对如此重大的国际事件,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却集体保持沉默,暗中观察甚至可能推波助澜。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阴谋呢?



俄军高层连续遭袭

2025年4月,俄罗斯莫斯科州接连发生两起针对俄军高层的精准暗杀事件,震惊全球。

首先遇害的是俄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他在自家附近遭到自制爆炸装置袭击,当场丧命。



根据俄方初步调查,这次爆炸装置通过远程操控引爆,手法与2024年基里洛夫中将被暗杀事件极为相似,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作为俄军核心决策层的一员,谢尔盖耶夫直接参与了俄乌战场的战略规划,负责协调前线部队的作战部署。他的遇刺不仅对俄军指挥体系造成了严重打击,也让前线部队的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俄军在顿巴斯和哈尔科夫方向的攻势已经因指挥不畅而明显放缓,部分部队甚至因为缺乏高层指令而陷入混乱。

紧接着,另一位副局长伊万·米哈伊洛夫中将在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也遭遇类似袭击。凶手在其车辆必经之路上预埋了一枚含300克TNT当量的弹片爆炸装置,并通过实时监控精准引爆。



这两起袭击仅相隔数日,目标明确、手段残忍,令人不得不怀疑背后存在高度组织化的势力。

俄官方已宣布展开全面调查,但截至目前,调查结果仍未公开。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两起袭击都发生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25-30公里的莫斯科近郊。



这两次事件不仅是对俄军高层的直接打击,更是对普京权威的重大挑战。谢尔盖耶夫和米哈伊洛夫的遇刺,意味着俄军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都遭受了双重失利。



俄内部安全体系失守

如果说高官被刺是对俄军指挥链的直接冲击,那么接连发生在莫斯科核心地带的安全失守,则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体系的致命一击。

这两起袭击不仅成功绕过了层层安保,凶手还能全身而退,这让俄安全部门颜面尽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袭击者展现出的情报能力令人惊叹。他们不仅精确掌握了谢尔盖耶夫和米哈伊洛夫的行程细节,包括出行时间、路线和车辆型号,还提前运输并部署了爆炸装置及实时监控设备。

这种操作很可能表明俄军内部已被外部势力渗透。回顾2024年基里洛夫遇刺案,乌克兰特工曾利用共享汽车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成功实施了暗杀。



此次两起案件的手法与之前如出一辙,俄方内部已经开始怀疑乌克兰或其背后势力可能再次出手。

更可怕的是,俄联邦安全局和情报局的情报网络似乎完全未能预警,甚至连袭击者的身份和逃逸路径都无法追查。



与此同时,俄军高层开始对内部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试图揪出潜在的“内鬼”。虽然这种内部清洗可能暂时遏制情报泄露,但也进一步削弱了俄安全部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西方国家的沉默

在谢尔盖耶夫和米哈伊洛夫遇刺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异常平静。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没有发表任何正式评论,甚至连例行的“谴责暴力”声明都没有发布。

乌克兰也一反常态,没有像2024年基里洛夫案后那样主动“认领”责任。这种集体沉默在俄方看来绝非偶然,而是某种默许甚至间接参与的信号。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表示,西方国家的沉默是对恐怖主义的“变相支持”,并警告北约可能在幕后策划了这些袭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米哈伊洛夫遇刺的时间点恰逢普京与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会晤,讨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俄乌停火协议。



如此精准的袭击时机很难让人不怀疑,幕后势力意在通过激化矛盾彻底破坏和谈进程。

此外,西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中立,而是通过持续支援乌克兰,试图将俄罗斯拖入长期消耗战。



而这次高官遇刺事件,恰好为西方提供了观察俄内部动荡的机会,同时也为进一步施压俄罗斯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俄军可能会对乌克兰决策层展开报复性打击,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城市的空袭强度或将升级。



然而,俄乌冲突的升级对全球稳定和能源市场都构成了威胁。

中国始终呼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然而,面对美西方的沉默和俄内部的危机,和平的前景正变得愈发渺茫。



此次事件无疑将使俄乌冲突的解决更加复杂化,也为全球地缘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俄军指挥链的断裂可能导致其在战场上的决策失误,进而影响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的局势。



更重要的是,俄与伊朗、朝鲜的进一步合作,可能促使美西方加大对中俄的“遏制”力度,进而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

从这个角度看,谢尔盖耶夫和米哈伊洛夫的遇刺,不仅是俄罗斯的内部危机,更是全球博弈的一个缩影。



结语

谢尔盖耶夫和米哈伊洛夫的接连遇刺,不仅是普京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全球国际博弈加剧的警钟。

俄军指挥链的断裂、安全体系的崩塌,以及美西方的冷眼旁观,共同将俄乌冲突推向了新的危险边缘。



参考资料

环球网:《俄媒:俄外交部将俄军高官在莫斯科州汽车爆炸中死亡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2025年4月25日封面新闻:《突发!俄军方一高官在汽车爆炸中丧生》2025年4月26日京报网:《俄高级将领死于街头汽车爆炸,克宫指认基辅应为此负责》2025年4月26日环球时报:《扎哈罗娃:这是恐袭事件》2025年4月26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